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净值 (Net Asset Value, NAV)====== 净值(Net Asset Value,通常缩写为NAV),是衡量一个[[基金]]或公司“家底”有多厚的关键指标。简单来说,它就是把一个投资组合或公司的全部[[资产]]加起来,减去所有的[[负债]]后,得出的那个“净”的价值。如果把这个净价值再除以发行的总份数(比如基金份额或公司股票数),就得到了**每份净值**。这个数字就像是一件商品上贴的“成分价”标签,它告诉你,理论上你持有的每一份投资,背后真正对应多少真金白银的价值。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我们每天申购赎回的价格,就是以这个净值为基础计算的。 ===== 净值:基金的“真实身价” ===== 想象一下,你想买一块现做的披萨。这块披萨的所有配料(奶酪、香肠、蔬菜等)加起来值50元,这就是基金投资的股票、债券等,我们称之为“[[总资产]]”。但是,做这块披萨还需要支付烤箱电费、厨师工资等5元成本,这就像是基金运营中需要支付的管理费、托管费等,我们称之为“[[总负债]]”。 那么,这块披萨的“净价值”就是 `50元 - 5元 = 45元`。 如果这块大披萨被切成了10小块(相当于基金的总份额),那么每一小块的净值就是 `45元 / 10块 = 4.5元`。这个4.5元,就是每份基金的净值(NAV)。 所以,计算公式非常直观: * **每份基金净值 = ([[总资产]] - [[总负债]]) / 基金总份额** 这个数值通常由[[基金公司]]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进行计算,并在当晚或次日公布。它代表了基金在那个特定时间点的内在价值。 ===== 净值 vs. 价格:为何它们不总是一样? =====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把净值(NAV)和交易价格(Price)混为一谈。它们有时是相等的,但有时则不然,这主要取决于基金的类型。 ====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与溢价 ==== [[封闭式基金]]的份额数量是固定的,它们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里进行买卖。因此,它们的交易价格由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共同决定,也就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 **[[折价]] (Discount):** 当市场情绪悲观,或者投资者不看好这只基金的未来时,他们可能会愿意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抛售。例如,一只基金的每份净值是10元,但在交易所里只卖9元,我们就说它处于**折价**状态。 * **[[溢价]] (Premium):** 反之,当市场极度乐观,或者某个主题特别火爆时,投资者可能会蜂拥而入,愿意花更高的价钱购买。如果那只10元净值的基金,在市场上卖到了11元,我们就说它处于**溢价**状态。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寻找那些**深度折价**且质地优良的[[封闭式基金]],就像在打折季“淘宝”,有机会以八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入一篮子优质资产。 ==== [[开放式基金]]:价格紧跟净值 ==== 我们平时最常接触的[[开放式基金]](比如各种[[共同基金]])则不同。投资者是直接向[[基金公司]]申购或赎回,而不是在交易所与其他投资者交易。因此,它的买卖价格就**直接基于**每日公布的净值。你今天申购,成交价就是今天的收盘净值(可能会加上申购费)。所以,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价格和净值基本是划等号的。 ===== 投资启示:如何运用净值? ===== 理解了净值,你就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投资。 === 衡量基金表现的标尺 === 基金的净值是持续变动的。**净值的长期增长**是衡量一只基金业绩好坏最核心的标准。如果一只基金的净值能够长期、持续地向上攀升,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有效的,他正在为你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我们做[[基金定投]],本质上就是在不同净值水平上持续买入份额,期待净值曲线的长期上扬。 === 寻找折价的“淘宝”机会 === 如前所述,对于[[封闭式基金]]、[[ETF]](有时也会出现轻微折溢价)等场内交易品种,净值是发现投资机会的“探照灯”。当市场价格远低于其内在净值时,可能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买入信号。//当然,你需要深入分析产生折价的原因,避免掉入“价值陷阱”。// === [[市净率]]的核心:公司的“净值” === 净值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基金,也适用于公司。一家上市公司的“净值”通常被称为“[[股东权益]]”或“[[账面价值]]”。用公司的市值除以其[[股东权益]],就得到了一个[[价值投资]]中极其重要的估值指标——**[[市净率]] (P/B Ratio)**。 * **[[市净率]] = 公司总市值 / [[股东权益]]** * **或:股价 / 每股净资产** 一个低的[[市净率]](比如小于1)意味着你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价格,甚至比它“家底”的[[账面价值]]还要便宜。这往往是[[价值投资]]大师们寻找“烟蒂股”时的重点关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