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标准普尔

标准普尔 (Standard & Poor's),我们更常亲切地称呼它为“标普 (S&P)”,是全球金融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它是一家提供金融分析风险评估信用评级服务的权威机构。想象一下,投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规则复杂的赛场,那么标普就扮演着两个关键角色:裁判记分员。作为“裁判”,它给各大公司、甚至国家政府的借钱能力打分(即信用评级),告诉我们谁是“三好学生”,谁可能赖账。作为“记分员”,它编制了一系列著名的股票市场指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标准普尔500指数 (S&P 500),它像一把标尺,衡量着美国股市的整体表现。

标普的业务很多,但与普通投资者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有以下两项。

如果你想买一家公司发行的债券,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这家公司会不会还不上钱?”标普的信用评级就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它用一套简单明了的字母等级体系(从最安全的AAA级到已违约的D级)来评估一个实体(公司或政府)的信用风险。这就像是给每家借钱机构发了一张“信用报告卡”:

  • 投资级(AAA到BBB-):代表违约风险较低,是比较稳健的“优等生”和“中等生”。
  • 投机级(BB+及以下):俗称“垃圾债券”,代表违约风险较高,是成绩不太稳定的“问题学生”,当然,为了吸引你借钱给它,它通常会提供更高的利息

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关注标普的信用评级,可以帮助我们避开那些财务状况堪忧、随时可能“爆雷”的企业,是筛选投资标的时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除了评级,标普的另一大杰作就是编制股票指数,其中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是王冠上的明珠。 这个指数挑选了美国500家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上市公司,并按照“市值加权”的方式来计算。所谓市值加权,通俗地讲,就是公司越大,它在指数里的“话语权”就越重。苹果、微软这样巨无霸的股价波动,对指数的影响要远大于榜单里排名靠后的公司。 正是因为其广泛的代表性和科学的编制方法,S&P 500被公认为衡量美国经济和股市整体健康状况的“体温计”。它的涨跌,基本上就反映了美国大盘股市场的整体悲欢。相比于只包含30家公司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S&P 500覆盖面更广,更能代表市场的真实全貌。

作为聪明的投资者,我们不仅要了解标普是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利用它来为我们的投资服务。

把标普500指数当作“能力圈”的起点

沃伦·巴菲特反复强调能力圈的重要性,即只投资于自己能理解的领域。对于初学者来说,从哪里开始寻找值得研究的好公司呢?S&P 500成分股名单就是一个绝佳的起点。这份名单本身就是经过筛选的、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研究它们的发家史、商业模式和财务状况,是扩展自己能力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利用评级,但不要盲从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曾建议投资者只购买具有最低信用评级的债券。这体现了对信用评级的重视。然而,评级终究只是第三方意见,并非绝对真理。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暴露了评级机构也可能犯错。 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把评级当作参考,但最终决策一定基于自己的独立研究和基本面分析。有时候,市场会对一家公司评级下调反应过度,导致股价大跌,这反而可能为深度研究者创造出“用便宜价格买入好公司”的机会。

将标普500指数作为业绩的“试金石”

你精心挑选的股票组合,长期来看表现究竟如何?有没有跑赢市场?这里的“市场”,最常用、最公允的衡量标准就是S&P 500指数。巴菲特曾立下著名的“十年赌约”,就是用一只S&P 500指数基金的收益,轻松战胜了多位对冲基金经理挑选的一篮子基金。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的普通人来说,长期定投低成本的S&P 500指数基金,就是一种分享美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极佳的“懒人”投资策略。而对于那些立志成为主动型投资者的朋友,你的目标就非常明确:长期来看,你的年化收益率必须稳定地超越S&P 500指数,否则,你所有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可能都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