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Sunk Cost) 这是一个在经济学和投资决策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任何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无论是金钱、时间还是精力,一旦投入,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挽回。在做未来的决策时,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彻底忽略这些沉没成本。然而,由于人类天生的心理偏误,我们常常被这些“过去式”的投入所束缚,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谬误”。理解并克服这一谬误,是迈向成功投资的关键一步。 ===== “泼出去的水”:理解沉没成本 ===== 沉没成本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覆水难收”。比如,你花大价钱买了张电影票,开场后发现是部烂片,这时票钱就是沉没成本。无论你选择继续忍受折磨看完,还是选择立刻离场去做更有意义的事,票钱都拿不回来了。理性的选择是离场,因为继续观看只会投入更多宝贵的时间成本。 ==== 为什么我们总爱纠结沉没成本? ==== 沉没成本陷阱的背后,是强大的心理在作祟。最主要的一种叫做‘[[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即人们对损失的感受比对同等数量收益的感受要强烈得多。为了避免承认“我亏了”这个事实,我们宁愿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投入,期待奇迹发生,好让之前的投入“不被浪费”。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升级,就是投资中的大敌。 ==== 沉没成本 vs. 机会成本 ==== 与沉没成本相对的,是一个更应被重视的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它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你的“第二好的选择”的价值。 * **沉没成本**关注//过去//:我为这只股票付了多少钱? * **机会成本**关注//未来//:如果我现在把卖掉这只股票的钱,投到别的地方,能获得多少收益? 理性的投资决策,应该是对机会成本的比较,而不是对沉没成本的纠结。 ===== 投资中的沉没成本陷阱 ===== 在投资世界里,沉没成本谬误是导致亏损的常见元凶。 ==== “回本就卖”的执念 ==== “等股价涨回我的成本价,我就马上卖掉!” 这是许多被套牢的投资者常说的话。这种想法的本质,就是被沉没成本绑架了。你买入股票的价格,是你已经付出的、无法改变的沉没成本。它与这家公司未来的价值、股价未来的走势**毫无关系**。正确的决策依据,应该是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和对未来的判断。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买入的是公司的一部分,价格只是你为这份所有权付出的代价。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即使暂时亏损也值得持有;而一家坏公司的股票,就算已经回本,也应该果断卖出。 ==== 错上加错:持续“补仓”烂公司 ==== 当持有的股票大幅下跌时,一些投资者会选择不断投入更多资金“补仓”,以拉低平均持仓成本。如果这家公司依然优秀,这或许是明智之举。但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已经恶化,这种行为就无异于“把好钱扔进坏钱里”,是典型的沉没成本谬误。你之所以补仓,不是因为看好它的未来,而仅仅是为了“拯救”之前被套牢的资金。每一次补仓,都应该被视为一笔全新的独立投资,严格评估其当下的投资价值。 ===== 如何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 ===== 在投资的棋局中,承认错误、果断离场,远比固执己见、越陷越深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以下是一些帮助你摆脱沉没成本困扰的实用技巧: * **改变你的提问方式:** 不要问“我应该继续持有这只亏损的股票,直到回本吗?”,而要问“假设我今天有一笔现金,我还会用现在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应该考虑卖出。 * **专注于机会成本:** 时刻提醒自己,把资金留在一个没有前途的投资上,你失去的是投资其他优质资产可能带来的回报。你的钱应该在最高效的地方为你工作。 * **建立投资纪律并设定[[止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预先设定一个卖出条件(例如,当公司基本面发生某个负面变化时),可以帮助你克服情绪波动,机械地执行决策,避免因犹豫不决而陷入沉没成本的泥潭。 * **将投资与“自我”分离:** 投资亏损不等于你个人的失败。把它看作是一次基于当时信息的决策,而现在情况变了,决策也需要随之改变。伟大的投资者也会犯错,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能迅速承认并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