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泰德·韦斯勒====== 泰德·韦斯勒(Ted Weschler),是当今投资界一位既神秘又传奇的人物。他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亲自挑选的两位投资经理之一,与[[托德·库姆斯]](Todd Combs)共同执掌着[[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庞大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在加入伯克希尔之前,韦斯勒是其自己创立的对冲基金[[潘尼逊资本顾问公司]](Peninsula Capital Advisors)的管理人,并取得了惊人的长期回报。韦斯勒是一名彻头彻尾的[[价值投资]]信徒,他的投资风格以深度研究、长期持有和高度专注而著称。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曾两次匿名豪掷数百万美元,只为赢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而这最终也成为了他加入伯克希尔的“敲门砖”。 ===== 那个花500多万美元和巴菲特吃饭的男人 ===== 在投资界,传奇故事俯拾皆是,但很少有哪个像泰德·韦斯勒那样,充满了戏剧性与智慧。他并非通过传统的毛遂自荐进入巴菲特的视野,而是用一种最“巴菲特式”的方式——**投资**——为自己赢得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入场券。 ==== 两场“史上最贵午餐” ==== 每年,[[格莱德基金会]](Glide Foundation)都会举办一场慈善午餐拍卖,胜出者可以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顿午餐因此被誉为“巴菲特午餐”,是无数投资者和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交流机会。 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届的拍卖都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匿名中标者。 * **2010年:** 他以**2,626,311美元**的价格中标。 * **2011年:** 他再次出手,以**2,626,411美元**的价格卫冕。 两年合计超过525万美元!全世界都在猜测这位神秘富豪究竟是谁,他为何如此执着于和股神共餐。直到后来,谜底揭晓,这位匿名买家正是泰德·韦斯勒。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参加午餐的目的并非推销自己的基金或项目,而是纯粹地向自己的偶像请教和学习。他准备了详尽的问题清单,渴望从巴菲特的智慧中汲取养分。这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不计成本的投入,深深打动了巴菲特。 ==== 一张“天价”伯克希尔入场券 ==== 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这两顿午餐让他发现韦斯勒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投资者,更是一个品格高尚、思维方式与自己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高度契合的人。韦斯勒对商业的理解、对长期价值的追求,以及他那份//谦逊好学的态度//,都让巴菲特认定,他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接班人之一。 这两顿“天价午餐”对于韦斯勒而言,绝非一次冲动消费,而是一次**计算过内在价值的投资**。他投资的标的,是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思想交流的机会。事实证明,这次投资的回报是无穷的。2012年,泰德·韦斯勒正式受邀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巴菲特的投资副将,管理着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价值投资的核心:**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韦斯勒付出了高昂的价格,却得到了一个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价值——执掌投资帝国一部分的钥匙和与智者终身相伴的机会。 ===== 韦斯勒的投资哲学:价值投资的深度演绎 ===== 作为巴菲特的门徒,韦斯勒的投资框架与乃师一脉相承,但他在某些方面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演绎方式。他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侦探式研究、极致专注、长期陪伴**。 ==== 像侦探一样做研究 ==== 如果说许多投资者做研究像是在读报纸,那么韦斯勒做研究就像一名侦探在破解一桩复杂的案件。他从不满足于阅读公司年报和券商研报,而是会用尽一切办法去挖掘最原始、最真实的信息。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他对透析服务提供商[[达维塔公司]](DaVita Inc.)的投资。 * **第一步:海量阅读。** 他不仅阅读了公司所有的公开文件,还找来了所有相关的行业杂志、医学期刊、政府监管报告,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资料。 * **第二步:实地调研。** 他亲自走访了达维塔的诊所,与医生、护士、甚至是病人交谈,了解服务的真实情况和病人的体验。 * **第三步:专家访谈。** 他设法联系到肾脏病领域的医学专家和政策专家,深入探讨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医保政策变化。 通过这种360度无死角的“地毯式”轰炸研究,韦斯勒对达维塔这家公司乃至整个肾脏病护理行业的理解,可能已经超过了华尔街99%的分析师。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股票代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由商业模式、技术、政策和人组成的生态系统。这种建立在信息优势之上的深刻理解,让他敢于在市场恐慌时重仓买入,并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正是价值投资中“[[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理念的极致体现——**不仅要待在圈内,还要力争成为这个圈子里的专家。** ==== 专注的力量:少即是多 ==== 在创立潘尼逊资本时,韦斯勒的投资组合就以高度专注而闻名。他常常只持有少数几家公司的股票,有时甚至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押注在一两只最看好的股票上。 //“多元化是无知的保护伞。”// 这是巴菲特的名言,韦斯勒深谙其道。他认为,如果你通过侦探式的研究,真正理解了一家公司,并确信其拥有宽阔的“[[护城河]]”和光明的未来,那么就没有理由不重仓持有它。将资金分散到二三十只你并不那么了解的股票上,反而会稀释掉你最佳投资思想所能带来的回报。 这种专注策略对投资者的研究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研究深度:** 你必须对持仓的公司了如指掌,其深度要足以让你在股价暴跌70%时,依然能睡得安稳,甚至有勇气加仓。 - **独立判断:** 你必须能够抵御市场的喧嚣和噪音,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因短期的市场情绪而动摇。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虽然很难做到韦斯勒这样极致的专注,但其背后的逻辑依然适用:**与其拥有一个由50只平庸股票组成的“动物园”,不如精心挑选5-10只你真正理解并喜爱的优质公司。** ==== 与伟大的企业共成长 ==== 韦斯勒的投资组合换手率极低。他一旦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做好了长期持有的准备,有时长达十年以上。他曾长期持有化工企业[[W. R. Grace and Company]]和卫星电视服务商[[DirecTV]]。他寻找的是那种能够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持续创造价值的“超级明星”企业。 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他关心的是这家公司未来五到十年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市场地位,而不是下一季度的财报或者明天的股价波动。这种长期的视角让他能够过滤掉市场的短期噪音,抓住企业成长的主要矛盾。 这种“农场主心态”——播种、浇水、施肥,然后耐心等待收获——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它要求投资者具备极大的耐心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在一个人人都想“一夜暴富”的时代,韦斯勒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来自于与伟大企业一同经历时间的考验,分享其成长的果实。**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泰德·韦斯勒的经历和哲学,就像一部生动的投资教科书,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许多宝贵且可行的启示。 - **1. 投资于认知,这是最划算的买卖。** 韦斯勒豪掷千金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正是投资于自己的大脑。对我们而言,虽然不必如此“奢侈”,但原理相通。花时间阅读投资经典(如《聪明的投资者》)、学习财报分析、订阅高质量的财经资讯、参加有价值的投资课程,这些都是对自身“[[能力圈]]”的投资。这项投资的[[复利]]效应,将远超任何一只股票。 - **2. 走出舒适区,去做“笨”功夫。** 不要只满足于看K线图和听小道消息。像韦斯勒研究达维塔那样,去亲身体验你感兴趣的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去逛逛它的门店,看看它的竞争对手,去行业论坛了解用户的真实口碑。这些看似“笨拙”的功夫,能让你获得独到的见解,建立起别人无法轻易撼动的投资信念。 - **3. 能力圈内的高度专注。** 审视一下你的投资组合。你持有的每一家公司,你都能用三句话清晰地向一个外行解释它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吗?如果不能,或许是时候进行“瘦身”了。将你的精力集中在少数几家你真正懂、真正看好的公司上,这比盲目分散风险要有效得多。 - **4. 保持低调,专注于收益而非名声。** 在加入伯克希尔之前,韦斯勒在公众视野中几乎是隐形的,他默默地为自己的投资者创造了惊人的回报。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充斥着各种“股神”和投资网红。韦斯勒的例子提醒我们,投资是一场孤独而严肃的修行,真正的成功在于账户的长期增长,而不在于外界的掌声和关注度。**把精力花在研究上,而不是炫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