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 CBS,是英文“Cigarette Butt Stocks”的首字母缩写,中文世界里我们更喜欢叫它一个形象的名字——“[[烟蒂股]]”。这个概念由“[[价值投资]]”之父[[Benjamin Graham]](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并由他最出色的学生[[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在早期发扬光大。想象一下,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被丢弃的烟蒂,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上面还剩下能免费抽一口的烟丝。烟蒂股就是这样一种股票: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可能平平无奇,甚至有些糟糕,但它的股价已经跌到极度便宜的程度,其价值远低于其真实的内在资产价值(比如公司的[[清算价值]]),以至于买入它就像捡起那个烟蒂,几乎可以毫无风险地“再抽上一口”,获得一笔快速的利润。这是一种极致的、量化的[[安全边际]]投资策略。 ===== “捡烟蒂”的鼻祖与发扬光大者 ===== 要理解CBS策略,我们必须回到价值投资的源头,认识两位传奇人物。 ==== 格雷厄姆的遗产:雪茄厂的地板 ==== [[Benjamin Graham]]是华尔街的教父,他的两本传世之作《[[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是价值投资者的必读圣经。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核心是寻找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巨大差异,他将这种差异称为“安全边际”。而烟蒂股投资,正是这种哲学的极致体现。 格雷厄姆本人更喜欢用“雪茄烟蒂”(Cigar Butt)来打比方。他说,这种投资方法就像在路边寻找别人丢弃的雪茄烟蒂,捡起来还能美美地吸上一口。这一口是**完全免费的**。他从不关心这支雪茄的品牌好不好(公司质地如何),他只关心还剩下多少可以抽(公司的剩余价值)。 为了找到这些“烟蒂”,格雷厄姆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量化标准。他最著名的指标之一就是[[净流动资产价值]](Net Current Asset Value, NCAV)。他寻找的,是那些股价甚至低于其NCAV三分之二的公司。这意味着,你不仅免费得到了公司所有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甚至连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应收账款)都打了好几折卖给你。在格雷AHM看来,这就像花50美分买1美元的纸币,是几乎稳赚不赔的生意。 ==== 巴菲特的实践与超越 ==== 年轻时的[[Warren Buffett]]是格雷厄姆最忠实的信徒。在执掌[[巴菲特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的岁月里,他将“捡烟蒂”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创造了惊人的投资回报。 一个经典案例是[[邓普斯特农具制造公司]](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 Company)。巴菲特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远低于其营运资金,是典型的烟蒂股。在大量买入后,他甚至成功进入了董事会,通过积极的股东行动,推动公司出售资产、回购股票,最终释放了其内在价值,为合伙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菲特也发现了“捡烟蒂”策略的局限性。他形容这种策略是:“//抽完最后一口后,你得赶紧把湿漉漉的烟蒂扔掉,再去寻找下一个。//”这种投资通常是一次性的,无法长期持有,而且随着他管理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小公司的“烟蒂”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正是在他的黄金搭档[[Charlie Munger]](查理·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完成了投资生涯中最重要的进化。他开始意识到:**“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远比用一个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平庸的公司要好。”** 这标志着他从纯粹的“捡烟蒂”,转向了寻找那些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伟大企业,并愿意为其支付一个相对公平的价格。 ===== 如何识别一支“烟蒂股”? ===== 尽管巴菲特已经“毕业”,但对于资金量不大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捡烟蒂”的思维方式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学习价值。那么,如何从成千上万的股票中,找到那个值得“弯腰”的烟蒂呢? ==== 定量指标:安全边际的极致体现 ==== 识别烟蒂股的第一步,通常是冷酷无情的数字筛选。 * **核心指标:净流动资产价值 (NCAV)** NCAV的计算公式为:**NCAV = 流动资产 - 总负债**。 注意,这里的分子是//流动资产//,而非总资产;分母则是//总负债//,而非仅仅是流动负债。这个公式计算出的是,假如公司立刻停止运营,用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偿还掉所有债务后,还能剩下多少钱。格雷厄姆的标准是,寻找市值低于NCAV三分之二的公司。 * **参考指标:清算价值** [[清算价值]]是指公司停止经营,变卖所有资产(包括厂房、土地、专利等长期资产)并偿还所有负债后,股东可以分得的剩余价值。烟蒂股的股价通常也远低于其保守估计的清算价值。 * **辅助指标:低市净率与低市盈率** 极低的[[市净率]](P/B Ratio),尤其是低于1,以及极低的[[市盈率]](P/E Ratio),也常常是烟蒂股的特征。但它们不如NCAV那样苛刻和纯粹,因为账面价值(Book Value)可能包含水分,而盈利(Earnings)对于濒临困境的公司来说可能极不稳定。 ==== 定性考量:最后一抽的“确定性” ==== 仅仅依靠财务数据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定性判断,以避免捡到一个已经完全熄灭、甚至有毒的“烟蒂”。 * **业务不能是“无底洞”** 你需要确保公司不是在一个持续“烧钱”的行业里。如果公司每年都在产生巨额亏损,那么你计算出的那个诱人的NCAV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一个理想的烟蒂股,其主营业务应该是处于稳定或缓慢衰退中,而不是断崖式下跌。 * **管理层的“底线”** 投资烟蒂股,你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一个不诚信的管理层。因为公司的价值就摆在那里,如果管理层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公司资产,那么作为小股东的你,可能永远也无法等到价值兑现的那一天。你需要排查公司是否存在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或管理层丑闻。 * **潜在的“点火器”(Catalyst)** 最后一抽的价值需要一个“点火器”来释放。这个催化剂可能是什么呢? - **行业周期性复苏**:比如一个处于周期底部的原材料公司。 - **激进投资者入场**:就像巴菲特当年做的那样。 - **公司私有化或被收购**:收购方往往会给出比当前股价高得多的价格。 - **管理层换届**:新的领导者可能会采取措施改善经营,释放价值。 ===== “捡烟蒂”策略的现代启示与挑战 ===== 在信息高度发达、算法交易盛行的今天,“捡烟蒂”策略是否已经过时了呢? ==== 为什么今天“捡烟蒂”越来越难? ==== * **市场有效性的提高**:相比格雷厄姆的时代,今天的市场信息传递速度极快。一个符合NCAV标准的股票一旦出现,可能很快就会被量化基金或专业投资者发现,价格迅速修复,留给普通投资者的机会窗口越来越短。 * **资本规模的诅咒**:正如巴菲特所面临的问题,对于管理着数十亿甚至数千亿美元的大型基金,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烟蒂股的盘子太小了。即便买下整家公司,对其整体业绩的贡献也微乎其微,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 **“[[价值陷阱]]”的风险**:这是烟蒂股投资最大的敌人。所谓价值陷阱,就是那些看起来很便宜,但实际上会变得更便宜,甚至最终归零的股票。公司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可能会让它的内在价值不断缩水,你以为的“安全边际”不过是海市蜃楼。 ==== 普通投资者的行动指南 ==== 尽管挑战重重,但CBS策略的内核思想——在极度悲观的价格中寻找价值——对普通投资者依然极具启发。如果你想尝试这种策略,请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 **1. 分散化是生命线** 格雷厄姆本人从不重仓一两支烟蒂股,他总是建议建立一个包含30支以上这类股票的投资组合。因为你无法预知哪几个烟蒂会真的“熄火”,这是一个基于概率的策略。通过广泛分散,个别股票的失败不会对你造成致命打击,而成功的案例则能带来整个组合的盈利。 - **2. 耐心与纪律缺一不可** 买入烟蒂股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市场的偏见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你可能需要等待一两年,甚至更久,价值才会被市场发现。同样重要的是卖出纪律:一旦股价回升到其内在价值附近,就应该果断卖出,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切忌对“烟蒂”产生感情,期望它能变成一支成长股。 - **3. 坚守你的“[[能力圈]]”** 烟蒂股投资看似简单,实则对财务分析能力有很高要求。你必须能够看懂[[资产负债表]],并对资产的真实价值做出保守而合理的判断。如果你不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请不要轻易尝试。 - **4. 换个池塘去钓鱼** 在成熟高效的A股或美股主板市场,纯粹的烟蒂股凤毛麟角。但在一些关注度较低的市场,比如港股的小盘股、或者某些新兴市场,这类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 **总而言之,CBS(烟蒂股)投资是价值投资谱系中一个古老而迷人的分支。** 它代表了一种极致的反向投资思维和对安全边际的执着追求。虽然在今天实践它变得更加困难,但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能让你在面对市场恐慌、遍地都是“便宜货”时,拥有一双识别真正价值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