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ional Instruments ====== **National Instruments** (简称 NI),是一家在[[测试与测量]]领域大名鼎鼎的美国公司,曾以股票代码 NATI 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于2023年被[[艾默生电气]]公司收购。简单来说,NI 是一家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工具箱”的公司,帮助他们进行研发、测试和生产。它的产品就像是科技界的“乐高积木”,用户可以自由组合其软件和硬件,搭建出满足从测试最新款手机芯片到确保航天飞机安全等各种复杂需求的自动化系统。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NI 不仅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更是一个教科书级的案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卖铲人”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以及一家优质公司在面临增长瓶颈时可能迎来的最终归宿。 ===== “工程师的乐高”: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 想象一下19世纪的淘金热,真正稳定赚钱的,除了少数幸运的淘金者,更多的是那些向所有淘金者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的商人。NI扮演的就是21世纪科技“淘金热”中的那个“卖铲人”。 ==== “卖铲人”的商业模式 ==== 无论下一个风口是[[5G]]、[[人工智能]]还是电动汽车,这些前沿领域的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都必须经过严格无比的测试和测量,以确保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NI 正是提供这些“高科技铲子”的顶级供应商。 它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其两大王牌产品: * **软件平台 [[LabVIEW]]:**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软件,而是一个图形化的编程环境。传统的代码是一行行枯燥的文字,而LabVIEW允许工程师像画流程图一样“拖拽”图标来编写复杂的测试程序。这极大地降低了编程门槛,让专注于机械、电子等领域的专家也能快速上手,构建强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这种易用性和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行业标准。 * **模块化硬件 [[PXI]]:** PXI 是一种开放式的模块化仪器平台。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高度定制化的电脑机箱。NI 和其他厂商生产各种具备不同功能的“板卡”,比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据采集卡等。工程师可以像插拔乐高积木一样,根据具体测试需求,将这些板卡插入PXI机箱中,组成一套专属的测试系统。这种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远胜于购买一堆功能固定的传统“台式仪器”。 当 **LabVIEW** 的强大软件大脑,遇上 **PXI** 的灵活硬件身体,一个强大而封闭的生态系统就此诞生。 ==== 宽阔的护城河:为何难以被替代? ==== [[沃伦·巴菲特]]最看重的就是企业的护城河,而NI的护城河既深又宽,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 **极高的[[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s):** 这是NI最坚固的壁垒。一旦一家公司,比如苹果或波音,选择用NI的平台来开发其核心产品的测试流程,就相当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之深度绑定。成千上万小时的工程师时间、数百万行用LabVIEW写就的代码、以及围绕PXI硬件建立的整个生产线测试体系,都沉淀在了这个平台上。如果想更换供应商,不仅意味着要采购全新的软硬件,更是一场灾难——需要重写所有代码、重新验证所有测试流程、重新培训所有工程师。这个过程可能耗时数年,耗资巨大,甚至可能影响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和质量。客户“一旦上船,就很难下来”。 * **强大的[[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使用LabVIEW的工程师遍布全球。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用户社区。当一个新手工程师遇到问题时,他可以轻松地在网上论坛找到答案;当一个公司需要开发新功能时,它很可能找到现成的第三方代码库或插件。同时,大学里也普遍开设LabVIEW课程,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熟悉该平台的人才。用户越多,社区价值越大,平台吸引力就越强,从而吸引更多新用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 **技术领先与品牌声日志:** NI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测试测量这个细分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