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尼瓦尔·布什 (Vannevar Bush, 1890-1974),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工程师、科学家和高瞻远瞩的科学管理者。你可能会好奇,在一部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辞典里,为何要为一位科学家立传?答案是,尽管布什本人并非投资家,但他组织和管理复杂系统、倡导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对未来的洞察力,为我们理解投资的本质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角。他就像一位投资圈外的“先知”,其思想深处蕴含着与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等大师相通的智慧。学习布什,就是学习如何为自己的投资组合建立一个强大、有远见且极度理性的“底层操作系统”。
要理解布什思想的投资价值,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他是谁,以及他做了什么。范尼瓦尔·布什的一生功勋卓著,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副校长,后来又担任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主席。然而,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科学研发的“总司令”。 在罗斯福总统的授权下,布什领导了新成立的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局 (OSRD)。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机构,它将学术界、工业界和军方的顶尖人才组织起来,进行关键的战时技术研发。从雷达、近炸引信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OSRD的成果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其中,最著名的项目无疑是曼哈顿计划,它最终研制出了原子弹。布什正是这个计划最初的推动者和最高层的协调者之一。 战争结束后,布什并未停下脚步。他向总统提交了一份名为《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的报告,深刻地论证了政府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性。这份报告直接催生了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的成立,为美国战后数十年的科技霸权奠定了制度基石。 此外,在1945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 的文章,这篇文章以惊人的远见,预言了个人电脑、超文本链接(互联网的基石)和信息过载时代的到来。他构想的个人信息处理设备“Memex”,被誉为是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精神教父”。 简而言之,布什是一位系统构建大师和未来思想家。他不仅能解决眼前最棘手的问题,更能洞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脉络,并为之进行战略布局。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顶尖价值投资者的思考模式惊人地相似。
将布什的思想与价值投资并置,我们会发现三条清晰的、充满启发性的连接线。它们分别对应着价值投资的三个核心基石:安全边际、能力圈和独立思考。
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布什极力主张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投入。基础研究不以短期应用为目标,它探索的是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其成果可能在几十年后才会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或产品,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烧钱”且不切实际的行为。 然而,布什认为,基础科学知识的储备,是一个国家应对未知挑战、抓住未来机遇的最终保障。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水库,当需要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可以从中汲取养分,迅速形成解决方案。没有这个水库,应用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 这与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概念异曲同工。什么是安全边际?格雷厄姆的经典定义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例如,你经过严谨分析,认为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每股10元,但你只愿意在股价跌到5元时买入。这5元的差价,就是你的安全边际。 这个“差价”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布什倡导的基础研究。
因此,布什教会我们的第一课是:像重视基础研究一样,重视你的安全边际。 它不是一种让你错失良机的保守策略,而是一种确保你能在漫长的投资赛跑中活到终点,并最终胜出的智慧。
布什作为OSRD的领导者,其核心工作不是亲自搞发明,而是设计并运转一个高效的“创新系统”。他需要理解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不同领域的进展,并懂得如何将最合适的人(科学家)和资源(资金、设备)配置到最关键的节点上,让整个系统协同作战,产生1+1>2的效果。他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思想家”。 这种思维方式,恰好对应了价值投资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查理·芒格常说:“了解你的能力圈的边界,比能力圈本身有多大更重要。” 一个真正的能力圈,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了解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它是一种系统性的认知,要求投资者:
这就像布什管理OSRD一样,他需要对整个“战争科技”系统有全局性的理解。一个投资者如果仅仅因为喜欢某款手机就去投资其生产商,却不了解其背后的芯片供应、操作系统生态和全球供应链风险,那么他就远远没有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内。 布什的实践告诉我们,构建能力圈的过程,就是构建一个认知系统的过程。 在这个系统内,你能够洞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评估风险,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而在系统之外,你则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坚决不下注。
《诚如所思》这篇文章是布什思想中最具前瞻性的部分。在1945年,当计算机还如房间般巨大、信息传播主要靠纸张时,布什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信息爆炸”的挑战。他没有停留在解决“如何更快地印刷和分发”这种层面,而是思考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类应该如何与海量信息互动?” 他构思的“Memex”系统,就是一个可以存储个人所有书籍、记录和信件,并能通过“关联索引”实现信息间快速跳转的设备。这本质上就是今天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超链接”思想。布什的思考,穿透了当时的技术局限,直达问题的本质,并对未来图景进行了大胆的描绘。 这种思维深度,正是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所推崇的“第二层思维” (Second-Level Thinking)。
第一层思维是简单和表面的,而第二层思维是深刻、复杂和反直觉的。它要求你思考别人没有思考到的地方。布什对信息未来的思考就是典型的第二层思维。他没有顺着当时的“线性思维”(把纸质流程电子化),而是进行了一次“思维跃迁”,思考了人与信息关系的未来形态。 在投资中,这意味着:
布什的远见提醒我们,卓越的投资回报,来自于更深层次的思考。 你必须训练自己跳出市场的喧嚣和主流叙事,去思考那些更根本、更长远的问题。
理解了布什思想与价值投资的深刻联系后,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极具操作性的投资启示。
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可以关注那些像布什一样重视“基础研究”的公司。这些公司可能短期内的利润并不惊人,因为它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中,着眼于未来5年、10年甚至更远的竞争格局。它们往往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专利护城河,比如历史上的贝尔实验室 (Bell Labs),或是一些现代的顶尖科技和生物医药公司。投资它们,需要耐心,但这正是对“无尽前沿”的布局。
不要满足于零散的“炒股技巧”。你应该像布什构建OSRD一样,为自己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投资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
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可以帮助你在市场狂热或恐慌时,保持理性和纪律。
布什的“Memex”构想,核心在于“关联”。优秀的投资者同样是“关联思维”的大师。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 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不要只阅读财经新闻,你应该广泛涉猎历史、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因为商业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理解历史的周期、人性的偏误、物理学的熵增定律,都能为你理解一家公司、一个行业提供全新的、更深刻的视角。
最后,虽然布什是技术进步的伟大推动者,但他也非常务实。他懂得一个伟大的科学构想和一个成功的商业应用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区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和一个“能赚钱的好生意”。很多新兴技术,比如元宇宙、区块链,都可能代表着未来,但并非所有参与其中的公司都能活下来并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必须回归商业的本质:它是否能以可靠的方式,持续地产生自由现金流? 总而言之,万尼瓦尔·布什虽然从未写过一本关于投资的书,但他的一生实践和思想遗产,却是一部献给价值投资者的、厚重的“案头巨著”。他教会我们,成功的投资,如同成功的科学事业,依赖于对长远未来的深刻洞见、对基础和原则的固执坚守,以及构建强大而可靠的系统来驾驭复杂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