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业绩基准

业绩基准 (Performance Benchmark),又称“比较基准”,是用来衡量和评估投资组合或基金表现的一把“标尺”。想象一下,你参加了一场考试,得了80分,这个分数本身并不能说明你的水平。但如果告诉你,全班的平均分是60分,那么你的80分就显得相当出色了。在这个例子里,“全班平均分”就是你的业绩基准。在投资世界里,业绩基准就是这样一个参照物,它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投资(比如一只基金)的收益率究竟是“真才实学”还是“随波逐流”,从而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没有这把标尺,任何关于“好”或“坏”的业绩评价都可能只是凭感觉的空谈。

为什么业绩基准很重要?

把业绩基准看作投资导航系统中的“目的地”和“参照路线”,它能让你清晰地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以及表现如何。

常见的业绩基准有哪些?

业绩基准的形式多种多样,就像不同比赛有不同的赛道一样。

价值投资者的基准思考

对于一名价值投资者而言,简单地跑赢市场指数固然值得高兴,但这绝非投资的终极目标。我们的思考需要更进一步,心中要有两把更为根本的“标尺”。

1. 机会成本:我的次优选择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是你为了选择A而不得不放弃的B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在投资中,你的业绩基准不仅是市场指数,更应该是你的“次优投资选择”。在你投入一项资产之前,问问自己:这笔钱如果投向另一个确定性很高的标的(比如长期国债),能获得多少回报?我当前的投资选择,是否能提供一个足够吸引人的`风险溢价` (Risk Premium) 来补偿我所承担的额外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笔投资或许就不值得。

2. 购买力:跑赢通货膨胀

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而是为了在未来拥有更强的`购买力` (Purchasing Power)。 如果你的投资回报率是5%,但同期的`通货膨胀率` (Inflation Rate) 是6%,那么虽然你的账户余额在增加,但你实际上变穷了,因为你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 因此,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最重要、最核心的长期业绩基准,就是通货膨胀率。 任何一项投资,如果长期来看无法以显著的优势战胜通胀,那么它就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跑赢指数是战术上的胜利,而跑赢通胀、实现购买力的稳健增长,才是战略上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