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中免

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China Tourism Group Duty Free Corporation Limited),在投资圈常被简称为“中免集团”或“中免”,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标志性的公司。它是一家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旅游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是中国免税商品行业的绝对领导者。简单来说,中国中免的核心业务就是开设和运营免税店,向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旅客销售免去关税、消费税等税收的商品。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特许经营权,它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免税市场,构建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商业帝国,被众多投资者誉为消费领域的“免税茅”,意指其如同贵州茅台一样,在自身赛道上拥有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和强大的盈利能力。

坚不可摧的“印钞机”?—— 中免的护城河

价值投资的词典里,最迷人的词汇之一莫过于“护城河”。这个由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发扬光大的概念,指的是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中国中免之所以备受推崇,正是因为它拥有几道又深又宽的护城河。

牌照:国王的许可

这是中免最核心、最坚固的护城河。在中国,免税业务是国家严格管制的特殊行业,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企业必须获得政府颁发的“免税牌照”才能经营。长期以来,国家仅发放了极少数几张牌照,而中免集团(及其母公司)手握最全面、最关键的牌照资源,尤其是覆盖全国主要机场口岸和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的牌照。这种由国家政策构筑的准入壁垒,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无形资产,它有效地将绝大多数潜在竞争者挡在了门外,使得中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独享市场增长的红利。这就像一场只有少数几位选手被邀请参加的比赛,而中免是其中跑得最快、装备最好的那位。

规模:巨人的议价权

作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品零售商之一,中免的采购规模是惊人的。想象一下,当雅诗兰黛、兰蔻、LVMH集团等奢侈品巨头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销售免税品时,它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谁?答案无疑是中国中免。巨大的采购量赋予了中免强大的议价能力,使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从品牌方进货。这种规模经济效应,直接转化为更高的毛利率和更强的竞争力。小规模的竞争者即便拿到了牌照,也很难在采购成本上与中免抗衡,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渠道:占据黄金地段

免税业务的本质是零售,而零售的黄金法则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中免凭借其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先发优势,占据了中国最优质的免税渠道。

一门“躺着赚钱”的好生意?—— 商业模式拆解

理解了护城河,我们再来看看这门生意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它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实则精妙。

谁在买?—— 我们的钱包与诗和远方

中免的客户群体非常清晰:

  1. 出入境旅客: 过去,这是免税业务的主力军。无论是出国旅游、商务出差的中国人,还是来华的外国游客,在机场免税店购物是行程中的重要一环。
  2. 海南离岛旅客: 近年来,随着政策放开,前往海南旅游的国内游客成为了新的增长引擎。任何年满16周岁、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开海南本岛但不离境的国内外旅客,都有资格享受离岛免税购物。

这背后,是中国庞大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趋势。人们对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尤其是香水、化妆品、精品、腕表)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免税商品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在哪卖?—— 从机场到“东方夏威夷”

中免的销售网络主要分为几类:

  1. 口岸免税店: 设在机场、港口、陆路口岸的出入境隔离区内。这是最传统的模式,租金成本(通常是与机场按销售额分成)较高。
  2. 市内免税店: 主要服务于即将出境的国内居民和入境的外国游客。
  3. 离岛免税店: 这是目前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以海南为代表。相比机场店,海南的离岛免税店面积更大、品类更全、体验更好,已经从单纯的购物场所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
  4. 线上补充: 中免也发展了线上预订、线下提货等模式,作为实体店的补充和延伸。

怎么赚?—— 差价的艺术

中免的盈利逻辑非常直白:收入 - 成本 = 利润

  1. 收入来源: 销售免税商品。其价格优势主要来源于免去了进口关税(约5%-20%)、消费税(约15%-30%,主要针对烟酒、化妆品)和增值税(13%)。
  2. 主要成本:
    • 商品采购成本: 这是最大头的成本。受益于规模优势,中免的采购成本相对较低。
    • 渠道成本: 主要是支付给机场、港口等场地方的租金或销售提成。这部分成本非常高昂,尤其是在大型枢纽机场,有时会占到销售额的40%以上,是影响其净利率的关键变量。海南离岛免税店由于是自持或租赁物业,渠道成本结构相对更优。

海南岛:皇冠上的明珠

要理解今天的中免,就必须理解海南。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是中国政府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金字招牌”,也是送给中免的一份史诗级大礼。

政策的东风

自2011年起,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经历了多次升级,每一次都带来了市场的巨大扩容:

  1. 额度提升: 每人每年的免税购物额度从最初的5000元人民币,一路提升至惊人的10万元。
  2. 品类拓宽: 商品品类从最初的18类扩大到45大类,手机、电子产品等高价值商品也被纳入其中。
  3. 件数放宽: 取消了大部分商品的单次购买件数限制。

这些政策红利,直接将大量原本流向海外或通过代购渠道的消费力,成功地“截胡”回了国内,而中免作为海南市场的绝对主导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代购”的终结者?

在海南政策出台前,大量中国消费者的海外购物需求是通过“代购”这一灰色产业满足的。代购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也扰乱了品牌方的价格体系。海南离岛免税以其正品保证、价格优势、即买即提的便利性,对代购形成了“降维打击”。随着海南免税业务的成熟,个人代购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这部分消费回流进一步增厚了中免的业绩。

透过财报看“免税茅”—— 核心财务指标解读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好的故事还需要有亮眼的财务数据来验证。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来审视中免的“成色”。

营收与利润:增长的快车道

观察中免的营收和利润曲线,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你会看到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这背后正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的直接体现。分析其增长的驱动力,是来自客单价的提升还是购物人数的增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增长的质量。

毛利率:议价能力的温度计

毛利率((销售收入-商品成本)/销售收入)反映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中免的毛利率通常维持在较高水平(约30%-40%),但会受到产品结构(香化品类毛利高,精品腕表毛利低)和促销活动的影响。一个稳定的、高位的毛利率,是其强大护城河的财务体现。

净利率:真正的盈利成色

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则是在毛利的基础上,再扣除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以及给机场的分成后的最终结果。如前所述,高昂的机场渠道成本是压制中免(尤其是机场业务)净利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毛利率和净利率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渠道成本的高低。海南业务占比的提升,有助于优化整体的净利率水平。

股本回报率(ROE):股东的“年化收益”

股本回报率 (ROE) 是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告诉我们,股东投入的每一块钱,公司每年能创造出多少利润。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从长远来看,一只股票的回报率与企业本身的年化ROE无限趋近。中免长期保持着非常高的ROE水平(通常在15%以上,高峰期更高),这充分证明了它是一台高效的“赚钱机器”。

投资者的“沙盘推演”—— 风险与挑战

没有任何投资是完美无缺的。即便是中免这样优秀的公司,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投资大辞典》的最终启示

对于希望践行价值投资的普通投资者而言,中国中免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范本。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启示:

伟大的生意,但价格重要

中免无疑是一家拥有顶级商业模式和宽阔护城河的伟大公司。然而,伟大的公司并不总等于伟大的投资。投资的最终回报,取决于你买入的价格。当市场狂热,给予其极高的估值(例如过高的市盈率 (P/E))时,即便公司本身再好,未来的投资回报也可能非常有限,甚至为负。反之,当市场因短期利空而过度悲观,导致其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或许就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构建安全边际的机会。

押注的是什么?

投资中免,本质上是在押注几个宏大的长期趋势:

  1.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停止。
  2. 中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将持续提升。
  3. 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国家战略将得到长期坚定地执行。
  4. 公司的垄断优势和规模效应能持续转化为股东价值。

保持跟踪,而非一劳永逸

价值投资不是买入后就束之高阁。对于中免,投资者需要像一个企业主一样,持续跟踪那些可能影响其护城河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变量: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最新动向、竞争对手的进展、核心品类的毛利率变化、以及公司在新渠道和新业态上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做出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