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Duty Free Group Co., Ltd.),简称中免集团 (CDFG),是中国免税行业的绝对龙头和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商。它就像是免税世界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凭借国家授予的特殊经营许可,在机场、口岸以及最著名的海南离岛等关键节点,为出入境及离岛旅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中免集团,就是洞察中国消费升级大趋势与特殊政策红利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其A股上市公司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免”,股票代码601888.SH;1880.HK)。
许多投资者将中免的生意形容为“躺着赚钱”,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确实精准地道出了其商业模式的几大核心优势。这门生意之所以如此“滋润”,主要源于其坚不可摧的护城河,这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其弟子沃伦·巴菲特最为看重的企业特质。
中免商业帝国的基石,是一张极其珍贵的免税牌照。 免税业务并非谁想做就能做,它需要获得国家相关部门(主要是财政部、海关总署等)的批准。这种行政许可能够有效地限制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从而形成天然的行业壁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拥有免税牌照的公司屈指可数,而中免集团是其中规模最大、渠道最全、实力最强的“国家队选手”。 这张牌照赋予了中免集团一种合法的垄断地位。当你出国前想在机场买一瓶便宜的香水,或者去海南旅游想买一块免税手表时,你大概率会走进中免的商店。这种独占性或寡头垄断的地位,意味着它不必像普通零售商那样陷入残酷的价格战,从而能够保证较高的盈利水平。这道由政策构建的护城河,是抵御潜在竞争者最坚固的壁垒。
如果说牌照是入场券,那么规模就是中免在牌桌上最大的筹码。
中免的生意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特点:强大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它是一家典型的现金牛公司。 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经营模式:
中免集团并非生来就是巨无霸,它的成长之路,是紧随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并精准把握政策机遇的结果。
中免的早期业务主要集中在机场和口岸的出入境免税店。虽然这块业务稳定且盈利,但其市场规模受到国际旅客数量的限制。真正的转折点,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横空出世。 自2011年起,国家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推出了离岛免税政策,允许前往海南的国内游客在离开海南岛时购买一定额度的免税商品。这相当于把原本属于少数出境旅客的“福利”,扩大到了数以亿计的国内游客身上。此后,政策不断放宽:
每一次政策的松绑,都像是一阵强劲的东风,将海南免税市场的蛋糕越吹越大。而作为海南免税市场最重要、份额最高的参与者,中免集团无疑是这波时代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在政策东风的助力下,中免集团还通过一系列高明的资本运作,进一步巩固了其霸主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整合了曾经的有力竞争者——日上免税行。 日上免税行原本占据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两个中国最繁忙空港的免税业务,盈利能力极强。中免通过对日上免税行的收购,不仅消除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还将国内最优质的免税渠道资源全部收入囊中,实现了“1+1 > 2”的效果,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对于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分析一家公司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入手,即“这生意好不好”和“这价格贵不贵”。
评估中免,首先要审视其护城河的宽度和深度。
优秀的商业模式最终会体现在漂亮的财务报表上。
即使是最好的公司,投资也并非全无风险。
中国中免是理解“特许经营权”商业模式的绝佳范本。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当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护城河,并坐拥一个持续增长的黄金赛道时,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多么惊人的长期价值。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从中国中免的案例中可以获得以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