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乐高

乐高 (The LEGO Group),一家来自丹麦的玩具公司,也是全球积木玩具的代名词。它的故事,对于每一位价值投资的信徒而言,不仅仅是童年回忆,更是一部浓缩了商业兴衰、战略抉择与投资智慧的现实大片。虽然乐高是一家非上市的家族企业,普通投资者无法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其股票,但把它当作一个商业案例来研究,其价值不亚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财报。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护城河”,如何从“困境反转”,以及一家伟大公司应有的品质。因此,在我们的《投资大辞典》里,乐高必须拥有一席之地。

乐高不只是玩具:一座用“护城河”搭建的商业城堡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总是强调,他寻找的是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伟大企业。“护城河”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企业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攻击的结构性优势。乐高公司,就是一座用多种“护城河”重重守护的商业城堡。

品牌护城河:不只是塑料积木

乐高的第一道,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道护城河,是其无与伦比的品牌价值。这是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 当人们说“乐高”时,脑海中浮现的绝非仅仅是五颜六色的ABS塑料块,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激发创造力的世界。这个品牌代表了品质、创意和童趣。这份强大的品牌认知,带来了几个核心优势:

投资启示:一个强大的品牌,本身就是一座收费站。在投资时,要学会辨别哪些品牌仅仅是“脸熟”,哪些品牌真正拥有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多付钱的魔力。

网络效应护城河:积木越多,世界越大

如果说品牌是城堡的第一道城墙,那么乐高系统(LEGO System of Play)的内在逻辑,则构建了第二道更深的护城河——网络效应。 乐高最天才的设计在于,所有颗粒,无论生产于1958年还是2023年,都能完美兼容。这意味着,你拥有的乐高积木越多,你那套乐高的价值就越大,你能创造的世界就越宏大。这个特性带来了巨大的转换成本。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已经拥有了几大箱乐高,当他想要一个新的主题套装时,父母会选择购买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兼容的积木品牌,还是选择能让他现有“资产”增值的乐高?答案不言而喻。其他品牌无论如何模仿,都无法进入这个已经建立起来的庞大“乐高宇宙”。 此外,乐高通过电影、游戏、乐园等周边产品,不断强化这个生态系统,让用户沉浸其中,进一步锁定了用户。 投资启示:寻找那些具有网络效应的公司。无论是社交平台(朋友越多越好用)、操作系统(软件生态越丰富越好用)还是像乐高这样的实体产品,一旦网络效应形成,领先者就很容易“赢家通吃”。

专利护城河:失效之后怎么办?

许多人可能认为乐高的护城河是专利。的确,乐高最初依靠其标志性的“凸点和管”互锁系统的专利保护获得了发展。但这个核心专利早在1989年就已经到期。 理论上,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合法地生产与乐高一模一样的积木。事实上,市面上也确实出现了大量“兼容乐高”的品牌。然而,乐高非但没有被冲垮,反而愈发强大。 这是为什么?因为它证明了一条投资铁律:最坚固的护城河,是那些法律无法保护、但市场和人心会保护的东西。 专利到期后,乐高的品牌价值、网络效应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例如推出乐高星球大战等超级IP合作系列)成为了抵御竞争的核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公司,其优势是多维度、且不断演进的。 投资启示:不要迷信专利、牌照等法律壁垒。它们虽然重要,但往往有期限。要更深入地考察企业是否在法律保护伞消失后,依然能凭借品牌、技术、文化等更深层次的优势持续领跑。

从濒临破产到王者归来:教科书式的困境反转

乐高并非一直一帆风顺。在21世纪初,这座积木城堡也曾摇摇欲坠,一度濒临破产。它的这段经历,是投资研究中“困境反转”策略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迷失的“创新”:差点毁掉乐高的那些年

19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面对电子游戏的冲击,乐高管理层陷入了焦虑。他们认为“积木”过时了,开始疯狂地进行“多元化”创新。

这种行为,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的词典里,被称为“多元恶化”(Diworsification)。乐高严重偏离了自己的能力圈,忘记了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结果是灾难性的:产品线混乱,成本失控,库存积压,品牌形象模糊。2003年,公司出现了历史性的巨额亏损。 投资启示:警惕那些不顾主业、盲目追逐热点、四处出击的公司。一个优秀的公司必然专注。当管理层开始讲一些你听不懂的“新故事”时,很可能就是危险的信号。

回归核心:“积木”才是答案

2004年,临危受命的新CEO Jørgen Vig Knudstorp开启了力挽狂澜的改革。他的策略简单而深刻:回归核心

  1. 第一步,止血。 大刀阔斧地砍掉不盈利、非核心的业务。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将乐高乐园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专业的乐园运营商Merlin Entertainments,自己保留少数股权,变重资产为轻资产,并确保了品牌协同。
  2. 第二步,聚焦。 将所有资源重新投入到那块小小的、神奇的塑料积木上。他们甚至大幅削减了积木零件的种类,从超过12000种减少到6000多种,极大地降低了供应链的复杂度和成本。
  3. 第三步,倾听。 公司放下了高傲的身段,开始积极与“乐高成人粉丝”(AFOL, Adult Fans of LEGO)这个核心社群互动,从他们身上汲取创新的灵感和市场的反馈。
  4. 第四步,开放。 乐高不再视外部IP为威胁,而是积极拥抱。与《星球大战》的合作大获成功后,又陆续推出了哈利·波特、漫威英雄、我的世界等一系列爆款,证明了“乐高+任何流行文化”都是一个无往不利的公式。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乐高实现了惊天大逆转,重新成为全球最赚钱、最受尊敬的玩具公司之一。 投资启示:困境反转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但前提是“困”是暂时的,“境”是可以扭转的。投资者需要判断,公司的问题是“得了感冒”还是“得了癌症”。寻找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和核心业务、只是因为短期战略失误而陷入困境的公司,并观察是否有新的、理性的管理层上台执行清晰的回归核心战略。

投资启示录:普通投资者能从乐高学到什么?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投资乐高,但这座积木城堡为我们提供了俯拾皆是的投资智慧。

寻找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

投资的本质,是购买一家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而护城河,正是保障这些现金流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多问问自己:

警惕“花样作死”的管理层

一个再好的公司,也经不起一个糟糕的管理层折腾。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那些好大喜功、脱离主业、满嘴时髦词汇却不创造实际价值的管理层。优秀的管理者,通常是那些聚焦于核心业务、对成本斤斤计ছাড়া、对股东和客户负责的人。

关注“困境反转”的机会

市场往往会对陷入困境的公司过度反应,给予极低的估值。如果你能通过深入研究,判断出这是一家“好公司遇到了烂摊子”,并且有迹象表明烂摊子正在被清理,那么这可能就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之一。

乐高积木本身:另类投资的视角

最后,聊一点有趣的。近年来,收藏绝版乐高套装成为了一种小众的另类投资。有研究显示,某些特定乐高套装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和股票。例如,2007年发售的“终极收藏家系列千年隼号”(#10179),发售价为499.99美元,如今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早已翻了数倍。 但是,请务必保持清醒! 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类似艺术品的投资。它面临着流动性极差(想卖的时候不一定有人买)、储存成本高(需要巨大空间且保持完好)、真伪难辨、品相决定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把它当作一种有趣的爱好远比当作严肃的投资工具要明智得多。 真正的投资,是去购买像乐高公司这样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而不是去投机它生产出来的产品。 乐高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解一家企业的商业本质,远比追逐市场的短期热点重要得多。这座积木城堡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它的塑料积木,而是它向所有投资者展示的关于商业和投资的永恒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