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福斯 (Twentieth Century Fox),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制片厂牌之一,曾是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不仅是无数经典电影和电视节目的诞生地,更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生动地向价值投资者展示了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行业变迁的颠覆性力量,以及在时代浪潮中,即使是行业巨头也可能面临被整合的命运。对于希望理解传媒娱乐产业和护城河概念的投资者而言,福斯的故事提供了一本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的教科书。
提及“二十世纪福斯”,那段经典的、配有探照灯和嘹亮号角的片头便会立刻浮现在人们脑海中。这家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福斯电影公司和二十世纪影业公司在1935年合并而成。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它为全球观众贡献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从科幻史诗`星球大战`(最初的发行权)到开创3D电影新纪元的`阿凡达`,再到赚取了无数眼泪和票房的`泰坦尼克号`(与派拉蒙联合制作),福斯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大片”。除了电影,它在电视领域也同样建树颇丰,制作了像《辛普森一家》、《X档案》这样经久不衰的剧集。在被收购前,它隶属于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 (Rupert Murdoch) 旗下的`21世纪福斯` (21st Century Fox) 公司,是其娱乐版图中最耀眼的明珠。
对于投资者,尤其是价值投资的信徒来说,一家公司的辉煌历史固然迷人,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它的价值根基是什么?它抵御竞争的“护城河”有多宽? 二十世纪福斯的护城河,就深深地刻印在那些电影胶片和数字文件之中。
福斯最大的财富,并非其实体的摄影棚或办公楼,而是其庞大的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简称IP) 库。IP,通俗地说,就是那些能持续“下金蛋的鹅”。
这个IP库,就是福斯最核心的无形资产,是竞争对手用再多钱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的深厚壁垒。
除了IP宝库,福斯还拥有强大的制作能力和全球发行网络。这构成了一条从创意到银幕的完整“工业化”生产线。
这种规模效应本身就是一种护城河。小公司即使有好创意,也很难在制作和发行规模上与福斯这样的巨头抗衡。
然而,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王者。2019年,这艘好莱坞的超级航母,最终被其曾经的竞争对手迪士尼以713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结束了其作为一个独立制片厂的时代。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行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福斯的护城河(IP库+规模)看似坚不可摧,但流媒体 (Streaming) 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战场的地形。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巨头,用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发起了冲击:
在这场变革中,福斯虽然手握大量IP,但它缺乏一个足够强大的、能与Netflix或亚马逊Prime Video抗衡的直面消费者的流媒体平台。它的护城河依然存在,但河对岸的“敌人”已经用新科技架起了桥梁,直接攻入了腹地。投资者必须认识到,护城河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资产,它需要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地去加固和“维护”。
那么,为什么迪士尼愿意豪掷千金收购福斯?这背后是清晰的战略考量,也是协同效应 (Synergy) 的完美体现。 当时,迪士尼正全力打造自己的流媒体平台`Disney+`,准备与Netflix正面对决。但它需要足够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和留住订阅用户。收购福斯,迪士尼得到的不仅仅是电影和剧集,更是:
对于迪士尼而言,这笔交易的逻辑是清晰的:用福斯的“弹药”来打赢未来的流媒体战争。这是典型的“1+1>2”的战略性收购。
福斯的百年兴衰与最终归宿,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三条极具价值的启示:
总而言之,二十世纪福斯的故事,就像它出品的那些电影一样,充满了英雄、荣耀、转折与落幕。它告诉我们,投资的世界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深刻理解价值的本质,并持续审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