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这位大名鼎鼎的电话发明家,似乎与投资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投资大辞典》中,他的名字之所以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他的一生,尤其是他创立公司的历程,宛如一部为价值投资理念量身定做的教科书。贝尔不仅发明了电话,更无意中“发明”了一家拥有深不可测护城河的伟大公司。他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资产专注的力量以及长期主义的惊人回报,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超越时代、充满智慧的启示。

贝尔与“护城河”的发明

价值投资的词典里,最迷人的词汇之一莫过于“护城河”。这个由“股神”沃伦·巴菲特发扬光大的概念,指的是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贝尔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和拓宽护城河的史诗。

从专利到网络:构建无形资产护城河

贝尔的第一道,也是最原始的护城河,来自于一项强大的无形资产专利。 1876年3月7日,贝尔获得了电话技术的专利权。这张薄薄的纸,在最初的18年里,成了贝尔电话公司(Bell Telephone Company,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最坚固的壁垒。它赋予了公司在法律上的绝对垄断地位,任何人都无法在不侵权的情况下制造和销售电话。这道护城河让初生的贝尔公司免受了当时通信巨头西联公司(Western Union)的直接绞杀,为其野蛮生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网络效应:越多人用,越有价值

如果说专利是贝尔公司的“开国元勋”,那么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则是其“守成之君”,并且将护城河挖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最终坚不可摧。 什么是网络效应?简单说,就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它的人数增加而增加。电话就是网络效应最完美的体现:

贝尔电话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它每安装一部新电话,不仅为新用户创造了价值,也提升了所有老用户的电话价值。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锁定效应。用户不会轻易更换电话服务商,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在这个网络里。竞争对手即使开发出技术稍微领先的电话,也很难说服用户迁移到一个空无一人的新网络中。

投资一家拥有强大网络效应的公司,就如同投资一个能自我加固的城堡,时间的流逝只会让它更强大。

贝尔的“能力圈”与专注的力量

价值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常常告诫投资者,一定要待在自己的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内。意思是,只投资于自己能够深刻理解的行业和公司。贝尔本人的职业生涯,就是对“能力圈”理论的完美实践。

专注声学:深耕自己的“一米宽”

贝尔并不是一个“万金油”式的发明家。他的所有伟大成就,都源于一个他钻研了一辈子的领域:声学和人类语言。 贝尔的母亲和妻子都患有听力障碍,这促使他毕生致力于帮助聋哑人沟通。他研究人如何发声、耳朵如何感知声音,并尝试用电来模拟这个过程。电话的发明,并非一次偶然的灵感迸发,而是他长年累月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深耕的结果。他对自己能力圈内的知识有着近乎痴迷的追求和无人能及的理解深度。这种专注,让他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投资启示:不懂不投

贝尔的故事给我们的投资启示异常清晰:不懂不投

“市场先生”的短视与贝尔的远见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ມ提出了一个经典比喻——市场先生(Mr. Market)。他把市场描绘成一个情绪化的合伙人,每天都会给你一个报价,有时兴高采烈,报出天价;有时又极度沮丧,愿意以极低的价格把股份卖给你。贝尔在推广电话的早期,就遇到了这位典型的、短视的“市场先生”。

“伟大的玩具”:市场先生的误判

当贝尔向当时的通信霸主西联公司推销自己的电话专利时,据说西联公司的总裁威廉·奥顿(William Orton)不屑一顾地评价道:“这个‘玩具’对我们来说毫无价值。它有什么用呢?我们已经有了信使男孩了。” 这个故事,无论其真实性细节如何,都完美地展现了“市场先生”的典型特征:

这位“市场先生”的误判,给了贝尔公司绝佳的发展机会。

价值投资者的机会:在喧嚣中保持独立思考

“市场先生”的非理性,恰恰是价值投资者的利润来源。贝尔的故事告诉我们:

贝尔错失的财富:一个关于“长期持有”的警示故事

贝尔的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和远见卓识,但其中也有一段令人扼腕的“反面教材”,这个教训对于每一位投资者来说,其价值可能不亚于发明电话本身。

10美元的股票与万亿市值的错过

在公司成立初期,贝尔和他的合伙人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筹集资金和解决个人财务问题,贝尔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合情合理,但事后看来追悔莫及的决定:他卖掉了自己手中绝大部分的贝尔电话公司股票 据说,他曾将一部分股票以每股10美元的低价卖给了他的忠实助手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甚至在婚前将几乎所有的剩余股份都转让给了他的新娘梅贝尔·哈伯德(Mabel Hubbard)。贝尔保留的股份极少。 他看到了电话的未来,却低估了持有这家公司股权的未来。他亲手创办的公司,后来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AT&T,创造了数以万亿计的财富。而作为“总设计师”的贝尔,却与这笔人类商业史上最巨大的财富之一擦肩而过。

投资启示:发现伟大的公司,然后坐下来等待

贝尔的这个遗憾,为我们提供了价值投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课:耐心与长期持有

  1. 买入只是开始: 价值投资的精髓,并不仅仅在于“在合适的价位买入一家好公司”。更难、也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这家好公司”。
  2. 让复利飞驰: 财富的积累需要时间,复利的魔力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才能显现。频繁地买卖会打断复利进程,还会产生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税费。
  3. 克服卖出的冲动: 投资者常常因为股价小幅上涨就急于“落袋为安”,或者因为市场恐慌而“割肉离场”。贝尔的故事警示我们,过早地卖出一家伟大公司的股票,其机会成本可能是天文数字。
  4. 成为“企业主”,而非“炒股者”: 当你买入一只股票时,你应该想象自己是买入了这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并打算与它共成长。查理·芒格的名言振聋发聩:“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总结:从发明家到投资大师的跨界思考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这位通信时代的开启者,用他的人生轨迹,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价值投资路线图。他的故事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但其中蕴含的投资智慧,至今仍在闪闪发光。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从贝尔身上学到:

下一次,当你拿起手机时,不妨想一想它的发明者贝尔。他不仅连接了世界,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连接了通往投资智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