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伯特·乔利 (Hubert Joly) 是一位法裔商界领袖和企业高管,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曾担任百思买 (Best Buy) 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并成功带领这家濒临破产的电子产品零售巨头实现了惊天逆转。乔利并非传统的成本削减型“铁腕”CEO,他的商业哲学核心在于“人的魔力” (Human Magic)——坚信企业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追求崇高的使命,将员工和客户置于中心,而非单纯地追逐利润。他认为,当一家公司拥有了正确的使命并释放了员工的潜力,卓越的财务表现会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乔利和他领导下的百思买复兴之路,是解读卓越管理层、企业文化和无形资产如何创造长期价值的经典教科书式案例。
在接手百思买这个“烫手山芋”之前,休伯特·乔利早已在商界以“企业转型专家”闻名。他的职业生涯横跨多个行业,每一次履新几乎都伴随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这些岗位上,乔利反复证明了他不仅擅长制定战略,更是一位能够团结人心、激发团队潜能的领导者。他处理过复杂的跨国并购,也拯救过陷入困境的业务。这些丰富的经验,为他日后在百思买上演商业史上最精彩的“王者归来”之一,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2012年,当乔利空降百思买时,这家公司正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几乎已经为它写好了“墓志铭”,认为它将步百视达 (Blockbuster) 和电路城 (Circuit City) 的后尘,成为被时代淘汰的又一个零售业恐龙。 当时,百思买面临的困境是立体式的:
在所有人看来,拯救百思买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们普遍预期的剧本是:新CEO上任,大规模裁员,关闭大量门店,通过极限的成本压缩来换取一丝喘息之机。然而,乔利的选择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乔利并没有挥舞那把人人都以为他会用的“成本砍刀”。相反,他开出了一剂以“人”为核心的药方。他将自己的复兴计划命名为“重蕴新生” (Renew Blue),其核心理念是:员工不是问题的一部分,而是解决方案的核心。
与那些坐在总部办公室里看报表的CEO不同,乔利上任后的第一周,没有开战略会议,而是穿上了百思买标志性的蓝色Polo衫,以一名普通员工的身份走进了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门店。他亲自为顾客服务,与一线员工交流,倾听他们的抱怨和建议。 他发现,百思买最宝贵的资产,恰恰是那些被传统分析师视为“成本”的员工。他们对产品的热爱和专业知识,是冰冷的网页无法替代的。乔利的结论是:必须重新点燃这支蓝色军团的热情和能量。
这一系列举措,核心思想源自乔利后来在其著作《商业的核心》 (The Heart of Business) 中阐述的理念:商业的本质不是关于利润,而是关于人。当一家公司找到了超越利润的“崇高使命”(对百思买而言,就是“用科技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以此来激励员工时,就能爆发出惊人的“人的魔力”。
面对亚马逊这个“房间里的大象”,乔利的策略不是硬碰硬,而是展现了高超的商业智慧——打不过,就加入,甚至利用它。
“重蕴新生”计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触及了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
结果是惊人的。在乔利的带领下,百思买的股价从2012年底的11美元左右,一路飙升至他2019年卸任CEO时的近80美元,并在之后继续上涨。那个曾经被认为必死无疑的零售巨人,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健康、更有活力。
休伯特·乔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精彩的商业传奇,它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洞察和启示。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说,他投资时寻找的是那些由德才兼备的管理者经营的优秀企业。乔利正是“德才兼备”的完美典范。
2012年的百思买,在市场上被贴满了“夕阳产业”、“商业模式过时”的标签。大多数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然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或者说逆向投资者,会努力透过市场的悲观情绪,去探寻企业的基本面和潜在的转机。 乔利的案例告诉我们:
乔利的核心哲学——追求使命,利润随之而来——与许多价值投资大师的思想不谋而合。一家只盯着季度财报的公司,很容易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而一家拥有崇高使命感的公司,其行为会更具一致性和长远眼光。 这种基于使命感的经营模式,可以构建起一条独特且可持续的护城河:
休伯特·乔利向世界证明了,一家企业的成功,并不一定建立在冷酷无情的效率机器之上。相反,将人性、同理心和共同使命置于商业模式的核心,可以创造出更加持久和可观的价值。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乔利和百思买的故事是一个强有力的提醒:在分析一家公司时,除了阅读财务报表,我们还应该努力去理解它的灵魂——它的领导者在想什么,它的员工是否充满激情,它为客户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恰恰是那些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找到的、由“人的魔力”所构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