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波动率因子
低波动率因子(Low Volatility Factor)是因子投资的一种策略,它专注于筛选那些价格波动幅度(即波动率)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票。这一策略的理论基石是著名的“低波动率异象”:长期来看,这些看似“沉闷”的低风险股票,其风险调整后收益往往能媲美甚至超越高风险股票。它颠覆了“高风险必然带来高回报”的传统观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更稳健的财富增值路径。
“慢即是快”的投资哲学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尤其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框架里,高风险理应获得高回报。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股价波动,就应该得到更高的潜在收益作为补偿。然而,大量的学术研究和市场实践都指向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发现:低波动率的股票,在长期内,其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以夏普比率等指标衡量)常常优于高波动率的股票。
这种现象被称为低波动率异象,是市场异象的一种。
我们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理解它。
高波动率股票是“兔子”:它们可能是热门的科技股或话题股,时常上演暴涨暴跌的剧情,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它们冲刺很快,但中途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业绩不及预期、泡沫破裂)而摔个大跟头,甚至一蹶不振。
低波动率股票是“乌龟”:它们通常是业务成熟、现金流稳定的公司,比如公用事业、日常消费品等行业的龙头。它们走得不快,甚至有些“无聊”,但在市场剧烈动荡时,它们往往更抗跌。凭借这种稳健的表现,一步一个脚印,穿越牛熊,最终在长跑中胜出。
为什么低波动率因子有效?
为什么市场上会存在如此明显又持久的“免费午餐”呢?解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的结构性限制。
行为金融学解释
结构性障碍解释
如何在投资中运用低波动率因子?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运用低波动率因子有几种可行的方式:
直接筛选股票: 投资者可以自行研究,寻找那些商业模式稳定、盈利可预测、历史股价波动较小的公司。这些通常是所谓的
防御性股票,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都能表现稳健。
投资相关基金: 这是最便捷的方式。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以低波动率为主题的ETF或指数基金。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这些金融产品,实现对一篮子低波动率股票的
资产配置,有效分散风险。
结合其他因子: 低波动率因子并非万能,它与其他因子结合时可能效果更佳。例如,将它与
价值投资因子结合,寻找
既便宜又稳定的公司;或者与高质量因子结合,寻找
财务状况健康且波动低的公司。这种多因子策略能进一步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投资者启示录
低波动率因子不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智慧,尤其契合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