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海,现任华润啤酒(China Resources Beer)的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在传统的投资名人堂里,你可能找不到他的名字,他不像沃伦·巴菲特那样执掌千亿基金,也不像彼得·林奇那样著书立说。然而,对于任何一位信奉价值投资的普通人来说,侯孝海和他执掌下的华润啤酒,却是一部比任何教科书都更生动、更深刻的商业与投资案例。他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将一个区域性品牌“雪花啤酒”打造成全球销量第一的啤酒单品,并带领中国啤酒行业走出野蛮的价格战泥潭,迈向价值回归。因此,研究侯孝海,就是研究一家企业如何在红海竞争中杀出重围,如何构建坚实的护城河,以及如何实现从“大”到“强”的价值创造。
侯孝海的传奇,与中国啤酒行业的变迁史紧密相连。他的故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暴富神话,而是一场长达二十年的,关于耐心、远见和决断力的马拉松。
21世纪初,侯孝海从华润集团空降至啤酒业务时,面对的是一个极度分散、群雄逐鹿的市场。当时,几乎每个省、每个市都有自己的本土啤酒品牌,全国有数百家啤酒厂在进行着惨烈的肉搏。 面对这种局面,侯孝海没有选择正面硬碰硬,而是制定了后来被业界津津乐道的“蘑菇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思想是:
正是凭借这一套组合拳,雪花啤酒在短短几年内,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2008年超越美国“百威淡啤”,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侯孝海也因此一战成名,奠定了其在中国啤酒行业的“江湖地位”。
然而,成为销量冠军并没有让侯孝海高枕无忧。他清醒地认识到,依靠低价策略换来的“大”,根基并不稳固。长期的价格战严重侵蚀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公司虽然规模巨大,但利润微薄,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 于是,在赢得规模战后,侯孝海发动了第二场,也是更艰难的一场战役——高端化转型。他开始思考如何让华润啤酒从“大”变得“强”。 这场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在2018年,华润啤酒宣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喜力(Heineken)在中国的业务。这次合作不仅为华润带来了喜力这个强大的高端品牌,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喜力在高端品牌运营、市场营销和品质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此后,华润啤酒开启了“4+4”的产品矩阵战略,即勇闯天涯、雪花纯生、马尔斯绿、花脸四大中国品牌,加上喜力、苏尔、红爵、虎牌四大国际品牌,全面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各个价格带。侯孝海外宣称,华润啤酒要打响“决战高端”的最后一战,带领中国啤酒行业实现价值的整体提升。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侯孝海的整个职业生涯,就是一部关于如何识别和创造商业价值的活教材。他的每一个战略决策背后,都闪烁着投资智慧的光芒。
啤酒行业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说明了某些行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完全竞争走向寡头垄断。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弱小参与者会被淘汰,最终市场上只会剩下几个巨头。
如果说赢得规模靠的是“术”,那么实现高端化、创造长期价值靠的则是“道”。
“投资就是投人。” 这句老话在侯孝海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公司的商业模式、品牌、技术都可以被分析和量化,但管理层的品质,尤其是顶层设计者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最核心、最难模仿的竞争优势。 侯孝海展现出的,正是一位卓越企业家的特质: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必须将评估管理层放在与财务分析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个像侯孝海这样优秀的“船长”,能够带领企业穿越惊涛骇浪,驶向价值的蓝海。
总结侯孝海的商业实践,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投资工具箱增添几条简单而实用的“侯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