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这位来自英国利物浦的音乐传奇,是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词曲作者和音乐家之一。然而,在《投资大辞典》中,我们不把他仅仅看作一位艺术家。相反,我们把他视为一个行走的企业、一项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以及一部关于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长期价值和所有权重要性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他的职业生涯,特别是他与自己作品版权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为每一位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如何识别、持有并最终掌控核心资产的深刻启示。麦卡特尼的故事完美诠释了:最伟大的投资,往往源于对自身最核心价值的深刻理解和不懈守护。
如果说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在奥马哈运筹帷幄的投资圣人,那么保罗·麦卡特尼就是一位在录音棚和舞台上践行着价值投资理念的艺术大师。他的财务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仙境之旅”,而是一场充满了惨痛教训、战略性忍耐和最终绝地反击的商业史诗。
每一个投资者都可能犯错,哪怕是天才也不例外。麦卡特尼投资生涯中的第一个,也是最惨痛的一个错误,发生在他最富创造力的青年时代。 故事要从一个对普通人而言相当陌生的概念说起:音乐出版权(Music Publishing Rights)。简单来说,一首歌曲的版权主要分为两部分:
显而易见,出版权是更根本、更持久的“现金牛”,因为它与歌曲的生命力直接挂钩,而非某个特定的录音版本。 在披头士的早期,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John Lennon)这对黄金搭档,像所有沉浸在创作喜悦中的年轻人一样,对商业世界的复杂运作知之甚少。在经纪人和出版商的安排下,他们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了对自己创作歌曲的出版权。这些包含了《Yesterday》、《Let It Be》、《Hey Jude》等无数金曲的版权,被打包进一家名为Northern Songs的公司。而在披头士解散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商业运作和股权变更,这些版权最终流入了一家名为ATV Music的公司手中。 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985年。当时,ATV Music的曲库被挂牌出售,麦卡特尼曾有机会将其买回。然而,他一生挚友、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听从了自己律师的建议,以4750万美元的高价捷足先登,将包含大量披头士金曲的曲库收入囊中。这意味着,每当麦卡特尼在演唱会上唱起自己写的歌时,都得向杰克逊的公司支付版税。 这个故事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它完美地诠释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教诲:“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永远不要亏损本金。” 在这里,“本金”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你最核心、最无可替代的资产。麦卡特尼拥有创造历史的才华,却在商业上失去了对自己“产品”的所有权。这提醒我们:
失去核心资产的痛苦,成为了麦卡特尼商业觉醒的催化剂。他没有沉溺于懊悔,而是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资产收复战”。这场战斗,展现了一位价值投资者最重要的品质:耐心和对规则的极致利用。 麦卡特尼的武器是法律。具体来说,是美国版权法(U.S. Copyright Act)。1976年修订的美国版权法中有一条“终止权”(Termination Right)条款,该条款允许创作者在版权转让一定年限后(对于1978年以前的作品,通常是56年后),有权单方面终止转让协议,收回版权。这是一个为保护创作者利益而设的“后悔药”。 麦卡特尼和他的法律团队,像猎人一样,耐心地等待着这个法律窗口期的到来。从2018年开始,他创作的早期披头士歌曲的版权保护期陆续达到56年。他于2017年正式向当时的版权所有者Sony/ATV Music Publishing(由索尼和杰克逊遗产合并后的公司)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他的终止权。经过一番博弈,双方最终达成了庭外和解。虽然具体条款保密,但外界普遍认为,麦卡特尼终于将自己青年时代创作的瑰宝,重新迎回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这场横跨半个世纪的版权回归之路,给投资者的启示是:
收复失地只是麦卡特尼商业版图的一部分。在吸取了早年教训后,他亲手打造了一个以音乐版权为核心,并向外延伸的多元化商业帝国。这个帝国,完美地展示了如何为自己的核心资产构建坚固的“护城河”(Moat)。
麦卡特尼的商业核心是他在1970年成立的控股公司——MPL Communications。这家公司如今是全球最大的独立音乐出版商之一,其运营模式,堪称沃伦·巴菲特“护城河”理论的典范。 巴菲特认为,伟大的公司都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以保护其免受竞争对手的侵蚀。MPL的护城河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通过MPL,麦卡特尼从一个单纯的“内容创作者”,转变为一个“平台所有者”和“资产管理者”。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版税支票,而是主动地管理和运营这些宝贵的知识产权,使其价值最大化。
聪明的投资者从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尽管音乐版权是麦卡特尼财富的基石,但他同样深谙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和多元化投资(Diversification)的重要性。 据公开报道,麦卡特尼拥有一个庞大的房地产(Real Estate)投资组合,在英国和美国多地持有庄园、豪宅和公寓。房地产投资为他提供了几个好处:
此外,他还涉足艺术品收藏等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布局,确保了他的财富帝国不会因为音乐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而产生剧烈波动,结构十分稳健。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麦卡特尼那样的音乐才华,也无法拥有一个价值连城的曲库。但是,他职业生涯中所体现的投资智慧,却可以被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其实是我们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即我们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声誉。麦卡特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像管理一家公司一样管理自己的人力资本。
麦卡特尼的投资始终围绕着他最了解的领域——音乐和娱乐。他没有盲目追逐自己不熟悉的科技或生物浪潮。这正是巴菲特反复强调的“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原则。
麦卡特尼花了近50年时间才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史诗级的耐心,是对复利(Compound Interest)力量的最好诠释。那些歌曲的价值,在这半个世纪里,随着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传播和使用,实现了惊人的增长。
披头士早期的经历是一个关于代理人风险(Agency Risk)的经典案例。当资产的所有者(委托人)和管理者(代理人)利益不一致时,后者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前者的利益。
总而言之,保罗·麦卡特尼的财富故事,远比他创作的任何一首歌曲都更悠长、更复杂,也更具启发性。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关于价值、所有权和耐心的投资交响乐。对于每一位行走在投资路上的普通人来说,这首“歌”值得我们反复聆听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