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俞敏洪

俞敏洪(Yu Minhong),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New Oriental Education & Technology Group)的创始人、董事长。在中国,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留学教父”。然而,在投资领域,俞敏洪这个名字代表的远不止于此。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股票投资家,而是一位穿越周期的传奇企业家。他的经历,尤其是带领新东方在遭遇毁灭性打击后绝地求生,成功开辟“东方甄选”这一第二曲线的案例,为所有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部关于企业韧性、品牌价值、管理层能力和商业模式进化的活生生的教科书。研究俞敏洪和他的企业,本质上是在研究:当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遭遇“黑天鹅事件”时,那些真正决定其长期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人物小传:从北大“学渣”到留学教父

俞敏洪的早期故事,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传奇,充满了戏剧性的逆袭色彩,这为理解他后来的决策风格和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寒门逆袭与新东方的诞生

出生于江苏农村的俞敏洪,经历了两次高考失败,第三次才终于考入北京大学。然而,在精英云集的北大,他却一度因浓重的口音和肺结核休学而感到自卑,自嘲为“学渣”。这段经历磨砺了他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性格。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但不安于现状的他,最终选择下海,创办了新东方。 起初,新东方的业务聚焦于托福、GRE等出国留学考试培训。俞敏洪凭借其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和励志的个人故事,迅速吸引了大批有出国梦的学子。新东方不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更像是一个贩卖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从投资者的视角看,新东方的早期成功具备了成为一家优秀公司的诸多要素:

在2006年,新东方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公司,俞敏洪和他的团队也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声望。此时的新东方,无疑是投资者眼中的一只超级成长股

惊天变局:一纸公文下的“至暗时刻”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其赖以生存的根基被政策连根拔起。2021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著名的“双减政策”。 这项政策对以K-12(小学至高中)学科培训为核心业务的教培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政策规定:

一夜之间,新东方的核心商业逻辑被彻底颠覆。公司股价应声暴跌超过90%,市值蒸发上千亿港元,企业瞬间陷入生存危机。对于持有新东方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这个案例极具警示意义,它告诉我们,即便是护城河再宽、品牌再响亮的公司,在巨大的政策风险面前,也可能不堪一击。 在最艰难的时刻,俞敏洪展现了一位卓越企业家的担当和远见。他没有选择破产清算,而是体面地退场:

  1. 退还学费: 全额退还了学员预缴的费用。
  2. 结清工资: 支付了所有员工的工资和离职补偿金。
  3. 捐赠课桌椅: 将全国各地校区闲置的近八万套崭新的课桌椅,无偿捐赠给了乡村学校。

这个“捐课桌”的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从短期财务角度看,这是增加了公司的损失。但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俞敏洪此举极大地守护了新东方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声誉和社会信任。这为后来的转型奇迹,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转型求生:从讲台到直播间的“第二曲线”

在处理完K-12业务的“后事”后,新东方和俞敏洪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是就此沉沦,还是寻找新的出路?俞敏洪选择了后者。他曾引用一句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东方甄选的横空出世

新东方尝试了多个转型方向,包括素质教育、智慧教育硬件等,但真正引爆市场的,是看似与教育毫不相干的——直播带货。 2021年底,新东方在线(后更名为“东方甄选”)正式上线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起初,这个直播间并不起眼,观看人数寥寥。俞敏洪本人也亲自下场带货,但效果平平。转机出现在2022年6月。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是新东方化学老师的董宇辉,在直播间里用中英双语,引经据典,将知识、诗歌、哲学和人生感悟融入到农产品的介绍中。他卖玉米时,会谈到梵高的星空和童年的夏夜;卖大米时,会讲述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 这种“知识型带货”的差异化打法,如同一股清流,瞬间击中了在喧嚣直播环境中审美疲劳的观众。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夜爆红,粉丝数和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股价也随之起飞,从最低点一度上涨超过50倍,上演了资本市场的一出“V型反转”神话。

东方甄选成功的投资逻辑

东方甄选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完美诠释了一家优秀企业在逆境中如何调动其核心竞争力,实现浴火重生。

投资启示录:从俞敏洪身上学什么

俞敏洪的故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四个极其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超越了简单的财务报表分析,直指价值投资的精髓。

启示一:最重要的资产,是人与文化

当灾难来临时,厂房、设备都可以被摧毁,但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和一种坚不可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东山再起的根本。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他投资的是企业,而企业的灵魂是管理层。俞敏洪在危机时刻的担当,以及他身边那群不离不弃、并能迅速适应新角色的老师们(如董宇辉),生动地诠释了“人”才是企业最坚固的护城河。

启示二:护城河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新东方曾经的护城河是品牌和规模效应,但在政策面前,这条河瞬间干涸了。而东方甄选建立的新护城河,则是基于内容创造和人才优势的差异化能力。这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护城河。真正的护城河是一种持续自我进化、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启示三:关注企业开创“第二曲线”的能力

任何企业、任何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伟大的公司,是在第一条增长曲线到达顶点之前,就成功找到了并开启了第二条增长曲线。新东方的K-12业务是第一曲线,东方甄选就是其浴火重生后的第二曲线。这种能力是区分优秀公司和伟大公司的关键。

启示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恐惧中保持贪婪

当新东方股价跌入谷底时,市场普遍认为它已经“死亡”。绝大多数投资者因恐惧而抛售。然而,正是这种极度的悲观情绪,为那些深刻理解其核心价值(品牌、团队)并相信其有能力转型的投资者,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俞敏洪本人在公开演讲中曾说:“我心中有一盏灯,它微弱地亮着。如果狂风暴雨来了,我首先要保护这盏灯不灭。如果它是手电筒,电用光了就没了。但如果它是蜡烛,点燃了,会一直亮下去,还能点燃别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