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假定

假定(Assumption),在投资领域,特指在进行财务模型分析和估值时,对未来不确定的关键变量所做的有根据的推测。这些变量无法被精确预知,例如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利润水平、资本开支等。因此,任何试图衡量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尝试,都必然建立在一系列假定之上。假定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对公司历史、行业趋势和宏观经济的深入理解后做出的合理判断。它们是连接过去数据与未来预测的桥梁,是整个投资分析框架的基石。一个微小的假定变动,都可能对最终的估值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假定:投资模型的基石

想象一下,你打算购买一家街角的咖啡店。你会如何判断它值多少钱?你肯定会“假定”它未来每天能卖出多少杯咖啡,每杯咖啡的利润是多少,未来需不需要花钱装修(资本支出),以及你希望这笔投资能带给你多高的回报率。这些“假定”共同构成了你对这家咖啡店的估值。 在股票投资中,这个过程被系统化了。无论是复杂的现金流折现模型(DCF)还是简单的市盈率估算,背后都隐藏着一系列核心假定。可以说,没有假定,就没有估值。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而这个评估过程的灵魂,恰恰就是如何设定一套理性、保守且合乎逻辑的假定。因此,理解、审视和管理假定,是投资者从“看热闹”到“懂门道”的关键一步。

常见的关键假定

在构建投资模型时,以下几类假定最为常见和关键:

增长率假定

这是关于公司未来“长个子”速度的假定。

盈利能力假定

这是关于公司“赚钱效率”的假定。

折现率假定

这是所有假定中最重要也最抽象的一个。

永续增长率假定

这是关于公司“长生不老”阶段的假定。

价值投资者的假定之道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假装自己有水晶球,而是懂得如何与“假定”共舞。

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这是沃伦·巴菲特的名言,也是处理假定的黄金法则。与其追求一个看似精确但基于激进假定的估值数字,不如设定一个保守的假定区间,得出一个模糊但更可能正确的价值范围。这背后体现的正是价值投资的另一大基石——安全边际。通过使用审慎悲观的假定,你为自己未来的判断失误预留了缓冲垫。

进行压力测试:假定的“体检”

专业的投资者会进行敏感性分析,也就是对假定进行“压力测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个假定是“最敏感”的,即对估值结果影响最大。这能帮助投资者将研究精力集中在最关键的变量上。

扎根现实,持续验证

优秀的假定不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1. 研究历史:公司过去十年的增长和盈利表现是重要参考。
  2. 分析行业: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竞争格局如何?
  3. 跟踪验证:投资之后,要持续跟踪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不断将现实与当初的假定进行对比和修正。

一个有趣的类比:烤蛋糕

可以把公司估值想象成烤一个蛋糕。

如果你的配料用量(假定)稍有差池,比如糖放得太多(增长率假定过高),或者黄油质量不好(利润率假定不切实际),那么即使你有全世界最好的食谱(模型),烤出来的蛋糕(估值)也很可能会难以下咽。因此,价值投资者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去寻找最优质的配料,并以最审慎的态度来决定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