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 (First-In, First-Out),简称FIFO,是一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它的核心逻辑就和它的名字一样直白:最先进入仓库的货物,被假定为最先被卖掉。这就像我们在超市买牛奶,总会习惯性地从货架最里面拿生产日期更新鲜的,而超市工作人员补货时,会把旧日期的牛奶往前推,让它们被优先买走。在会计世界里,采用先进先出法,意味着期末留在公司仓库里的存货,都是最近才采购的;而已销售的商品成本,则是按最早的采购成本来计算。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也符合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经营易腐商品或技术产品企业的实际物流情况。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小小的玩具店,专门卖一款爆火的机器人模型。你的进货和销售记录如下:
现在问题来了:卖掉的这15个机器人的成本是多少? 如果你的记账方法是FIFO,计算过程就非常清晰:
那么你仓库里还剩多少钱的货呢?剩下的5个机器人,都是第二批进的,所以它们的价值是 5个 x 120元 = 600元。这个数字会出现在你的资产负债表上。
选择哪种存货计价方法,绝不是会计师的“文字游戏”,它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公司的财务报表,尤其是在物价波动的时期。作为投资者,读懂其中的“潜台词”至关重要。
在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就像上面的机器人例子),FIFO会带来一个有趣的现象:
与利润表上的情况相反,FIFO对资产负债表相对更“诚实”。因为期末存货是按最近的、更高的价格计算的,所以它账面上的价值更接近当前的市场公允价值。这使得公司的资产看起来更扎实,流动性指标也可能更好看。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FIFO,我们可以简单看看它的两个“兄弟”: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和长期价值才是核心。会计方法只是记录的工具,我们要做的是透过工具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