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 (Fair Value Measurement),简单来说,就是给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拍一张“即时市场价”的快照。它不像历史成本那样只记着“当年花了多少钱买”,而是评估“现在它能卖多少钱”。这一定价过程基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即在自愿、正常的情况下,非被迫的买卖双方达成的价格。这种方法旨在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更贴近当前的市场现实,为投资者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避免了抱着几十年前的购入价“刻舟求剑”的尴尬。

为何要用公允价值?告别“刻舟求剑”

想象一下,一家公司在20年前用100万元在市中心买了一栋楼。如果按照历史成本法,这栋楼在账面上可能还是只值100万元。但今天,它的市场价可能已经飙升到了5000万元。历史成本就像那把掉进江里的剑,而船早已开远,它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要求企业定期审视其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从而:

公允价值的三层“金字塔”

公允价值听起来很棒,但“现价”怎么定呢?会计准则建立了一个三层次的“金字塔”来区分不同估价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从上到下,可靠性递减,主观性递增。

第一层:市场说了算(最可靠)

这是金字塔的顶端,也是最让人放心的层次。它使用完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

第二层:参考市场数据(较可靠)

当找不到完全相同的资产报价时,我们就得退一步,来到金字塔的第二层。这里我们会使用可观察的市场数据进行估值。

第三层:模型说了算(需警惕)

这是金字塔的底层,也是投资者最需要擦亮眼睛的地方。当以上两种数据都无法获取时,公司只能依靠自己的估值技术和内部假设来估算价值。

价值投资者的透视镜

对于价值投资的信徒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发现价值的利器,用不好则可能掉入陷阱。

投资启示录: 作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在面对公允价值时,请记住:

  1. 追根溯源: 不要只看最终的数字,一定要去财报附注里找到公允价值的层次构成。一家公司大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是靠第一、第二层次来确定的,其财务状况通常更扎实可靠。
  2. 保持怀疑: 对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永远保持一份健康的怀疑。它更多是“观点”而非“事实”。管理层是否诚实、其假设是否保守,是评估其可靠性的关键。
  3. 寻求安全边际 在利用公允价值估算企业内在价值时,要对第三层次的资产价值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为可能出现的“估值泡沫”预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毕竟,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提醒过我们:投资的成功之道,是安全第一,第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