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平衡

再平衡Rebalancing)是资产配置策略中的一个关键操作,特指当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如股票债券)的实际比例,因市场波动而偏离预设目标比例时,投资者通过买入表现相对较差的资产并卖出表现相对较好的资产,从而将组合比例恢复到初始设定的过程。它是实现股债平衡长期投资策略的重要手段。

再平衡的原理

再平衡的有效性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原理之上:

何时进行再平衡

再平衡并非越频繁越好,因为每次操作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如佣金税费)。常见的再平衡方法有:

  1. 定期再平衡:
    • 操作方式: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再平衡。
    • 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执行,无需频繁关注市场。
    • 缺点: 可能错过短期市场机会,或在市场波动不大时产生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2. 阈值再平衡:
    • 操作方式: 设定一个偏离度阈值。当任何一类资产的实际比例偏离目标比例达到或超过某个百分比(例如5%或10%)时,才进行再平衡。
    • 优点: 减少不必要的交易,只在有显著偏离时才操作,更有效率。
    • 缺点: 需要投资者更频繁地监控投资组合的比例。

再平衡的步骤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再平衡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设定目标比例: 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确定股票债券等各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理想比例(例如60%股票,40%债券)。
  2. 监控投资组合: 定期或持续关注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实际占比。
  3. 计算偏离度: 比较实际占比与目标占比的差异。
  4. 执行调整: 如果偏离度达到再平衡的条件,则卖出占比过高的资产,买入占比过低的资产,使比例恢复到目标水平。

再平衡的优势

再平衡的注意事项

总结来说,再平衡是长期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目标、控制风险、并有效实践逆向投资理念的基石。它要求投资者保持耐心和纪律,不被短期市场情绪所左右,从而在漫长的投资旅程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