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与刀片商业模式 (Razor and Blades Business Model),一个听起来有点“危险”但实际上极其精明的商业策略,又被形象地称为“诱饵与钩子模式”(Bait and Hook Model)。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将产品拆分为两部分来销售的盈利模式:一个初始的、耐用的主产品(“剃刀”),和一个需要持续消耗的、高利润的附属产品(“刀片”)。公司会有意以极低的价格,有时甚至是亏本销售主产品(“剃T刀”),目的就是为了“锁定”客户,然后通过源源不断地销售高利润的附属品(“刀片”)来获取长期、稳定的利润。这就像一位渔夫,先扔下便宜的鱼饵,钓上大鱼后,再把昂贵的渔具卖给他。对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种模式,就是找到了挖掘那些拥有强大“印钞”能力公司的金钥匙。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商界纵横百年而魅力不减,因为它天生就为企业构建了强大的竞争壁垒和稳定的盈利预期。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更低的风险和更可预测的回报。
想象一下,你买了一台非常便宜的胶囊咖啡机。当你兴致勃勃地准备享受第一杯咖啡时,发现它只能使用某个特定品牌的、价格不菲的咖啡胶囊。换一台咖啡机?似乎不太划算,毕竟当初买它没花多少钱。于是,你就被“锁定”了,开始为后续的“刀片”——咖啡胶囊——持续付费。 这就是该模式的第一个魔力:创造极高的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s)。 当消费者更换“刀片”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远高于继续购买原配“刀片”的成本时,他们就倾向于被“套牢”。这种客户粘性,正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念念不忘的经济护城河 (Moat)。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能够有效地将竞争对手挡在城外,保护企业长期享受超额利润。无论是打印机的墨盒、净水器的滤芯,还是电动牙刷的刷头,背后都是同样的逻辑。企业通过低价的“剃刀”占领市场入口,再用独家专利的“刀片”构筑起一座令对手望而却步的收费站。
价值投资者偏爱可预测性。没有什么比一家公司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稳定现金流 (Cash Flow) 更让人安心的了。“剃刀与刀片”模式恰好就能做到这一点。 “剃刀”是一次性销售,而“刀片”则是持续性、重复性的购买需求。每卖出一台游戏主机,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持续的游戏软件和会员服务收入;每安装一台医疗设备,就意味着后续诊断试剂的稳定订单。这种模式将一次性的交易行为,巧妙地转化为了长期的服务关系。 这种收入结构让公司的财务报表变得非常健康和可预测。分析师可以相对轻松地根据“剃刀”的装机量(Installed Base)来预测未来“刀片”的销量和利润。这种确定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资本市场中,是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
让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假设一台A品牌的打印机售价仅为300元,其制造成本可能高达350元,公司在“剃刀”上亏损了50元。但是,这台打印机配套的专用墨盒售价为150元一盒,成本仅50元,利润高达100元。 如果一个普通家庭用户在打印机的生命周期内(约3-4年)总共需要更换10次墨盒,那么这家公司从这位用户身上赚取的“刀片”利润就是:100元/盒 x 10盒 = 1000元。 减去最初卖打印机的50元亏损,公司从这位客户身上净赚了950元。这个总利润,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客户终身价值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通过前期的少量亏损,撬动了后期巨大的利润空间,这是一笔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发现那些CLV远高于其客户获取成本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CAC) 的公司,就如同发现了价值的富矿。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吉列公司 (Gillette) 的老套路吗?没错,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能不断演化,与时俱进。在数字经济时代,“剃刀与刀片”模式早已脱离了实体产品的束缚,演变成了更加强大和隐蔽的形态。
苹果公司 (Apple Inc.) 是将这一模式运用到极致的现代大师。iPhone、iPad、MacBook这些设计精良的硬件,就是苹果公司优雅而昂贵的“剃刀”。虽然苹果的硬件本身利润就不菲(这是它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但其真正的“杀手锏”是建立在这些硬件之上的封闭生态系统 (Ecosystem)。 这个生态系统就是苹果的“刀片”工厂:
一旦你拥有了多款苹果设备,数据在iCloud上无缝同步,照片和家人共享,习惯了iOS的流畅操作……你的转换成本就会变得无比高昂。苹果正是通过这种“硬件+软件+服务”的组合拳,打造了全球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之一。
索尼 (Sony) 的PlayStation和微软 (Microsoft) 的Xbox是“剃刀与刀片”模式在娱乐领域的经典应用。游戏主机(“剃刀”)的定价通常非常激进,在发售初期往往是亏本或微利销售,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抢占玩家的客厅。 一旦玩家选择了某个平台,真正的利润引擎才开始启动:
对于游戏公司而言,卖主机只是故事的开始,后续源源不断的内容消费才是利润的核心。
如果说传统模式的“剃刀”是廉价,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免费增值 (Freemium) 模式则把“剃刀”的成本降到了零——免费。 无论是网盘、音乐App、在线文档工具还是各类SaaS软件,它们的基础版本通常都是免费的。这个“免费”的诱饵,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海量用户。 然后,“刀片”登场了。当你对产品产生依赖后,会发现:
这种模式的精髓在于,用免费服务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付费用户,并用增值服务从他们身上获取高额利润。本质上,这是一种将“剃刀”免费赠送,再销售高价“刀片”的数字游戏。
作为聪明的投资者,我们不仅要欣赏这种模式的巧妙,更要学会如何利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投资决策。这需要我们带上“侦探”的放大镜,仔细审视。
并非所有有重复购买行为的生意都属于这种模式。一家受欢迎的餐馆,顾客会反复光顾,但这不叫“剃刀与刀片”,因为顾客随时可以毫无成本地选择去另一家。 真正的“刀片”必须具有强排他性和高依赖性。投资者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家生产高端医疗分析仪(剃刀)的公司,其配套的、拥有专利的诊断试剂盒(刀片)就构成了非常坚固的护城河。而一家仅仅是卖咖啡豆的普通品牌,则很难锁定客户。
强大的模式也并非高枕无忧,投资者需要时刻警惕潜在的风险,它们可能会让曾经锋利的“刀片”变得迟钝。
在分析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时,传统的估值指标依然有效,但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到一些更具特色的关键点上。
总而言之,“剃刀与刀片”商业模式是商业智慧的结晶,它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构建系统、锁定客户来获取长期价值。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发现那些不仅能造出锋利“剃刀”,更能持续打磨高利润“刀片”,并为自己的“刀城”挖好护城河的伟大公司。当你下次看到一款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时,不妨多想一步:它真正的“刀片”,究竟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