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动量效应

动量效应 (Momentum Effect),又称“惯性效应”或“趋势效应”,是金融市场中一个著名且有趣的“异象”。它指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通常是3到12个月)表现优异的资产(如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通常也是几个月)内,有继续表现优异的倾向;反之,过去表现糟糕的资产,未来也往往会延续其颓势。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这种趋势的存在,直接挑战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尤其是其弱式有效形式,后者认为股票的未来价格无法通过其历史价格信息来预测。动量效应因此成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追涨杀跌”的学术版?

一听到“强者恒强”,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联想到“追涨杀跌”。从表面上看,两者确实有些相似,但它们的内核却截然不同。 普通的“追涨杀跌”往往是基于市场情绪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冲动性交易,缺乏系统性的规则和风险控制。而动量效应,则是一种经过大量历史数据验证的、可观察到的系统性现象。基于动量效应的投资策略,通常会设定明确的规则来构建投资组合,例如:

因此,动量效应并非鼓励盲目追高,而是揭示了一种可以通过纪律性策略来捕捉的市场规律。它更像是学术界对“市场趋势”这一古老智慧的量化与验证。

动量从何而来?

为什么市场上会存在动量效应?主流观点认为,这主要源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而非理性的市场先生(Mr. Market)才是幕后推手。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如何看待动量?

对于信奉“低买高卖”的价值投资者而言,动量效应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价值投资追求的是买入被市场低估的“便宜货”,而动量策略追逐的是已经被市场热捧的“高价股”。那么,价值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时髦”的因子呢?

动量是朋友还是敌人?

聪明的价值投资者不会简单地排斥动量,而是会将其视为理解市场、优化决策的工具。

投资启示录

对于普通投资者,从动量效应中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实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