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包销

包销 (Underwriting) 想象一下,一家很棒的公司要上市(也就是第一次向公众卖股票),它需要把上千万股的股票卖给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这活儿它自己干不了,太复杂了。于是,它找到了一个“总代理”——通常是像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大型投资银行。这个总代理对公司说:“你这批股票我全要了!”然后,它一次性付钱给公司,再自己想办法把这些股票分销给市场上的各路投资者。这个“总代理”打包票、兜底销售的过程,就是包销。它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核心的证券发行方式,尤其在首次公开募股 (IPO) 或增发新股时,为发行人(即需要融资的公司)提供了资金确定性的保障。

包销是怎么运作的?

包销的流程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商品批发。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包销的主要类型

包销的“打包票”程度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两种:

全额包销 (Firm Commitment Underwriting)

这是最常见的包销方式,也就是我们上面例子里讲的模式。承销商承诺买下发行人的全部证券,然后转售给公众。无论最终卖得掉卖不掉,发行人都能拿到约定的全部资金。这种方式给了发行人最大的资金保障,但承销商收取的费用也最高,因为他们承担了全部的销售风险。

余额包销 (Standby Underwriting)

这种方式更像一个“安全网”。通常发生在公司向现有股东配股时。公司先自己尝试卖股票,承销商站在一旁承诺:“没关系,你们卖吧,规定时间到了之后,剩下多少没人要的,我全包了。”因为承销商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可能最后根本没有剩余股票),所以费用也比全额包销低。

与代销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包销和代销 (Best Efforts) 是两码事。如果说包销是“批发商”,那代销就是“中介”。在代销模式下,承销商只承诺“尽最大努力”去帮忙卖股票,但并不保证能全部卖出。卖不掉的股票会退还给公司,融资额也就不确定了。对投资者来说,一家公司采用包销还是代销,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承销商对这次发行的信心。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不应只看热闹,更要看门道。包销事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