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是一家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对于《投资大辞典》而言,收录一家非上市公司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然而,正是这种“不合常规”,使华为成为价值投资理念下,一个极具剖析价值的独特范本。我们研究它,并非为了直接买入其股票(因为买不到),而是为了从这家世界级企业身上,学习如何识别和理解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所具备的特质。它就像一本打开的商业教科书,其经营哲学、治理结构和面对逆境的坚韧,为我们提供了超越股价波动的、关于商业本质和长期价值的深刻洞察。
对于价值投资者——我们这些致力于寻找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界特种兵”——而言,首要任务是提升自己理解商业模式和评估企业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能力圈”。一家公司是否上市,并不影响我们像研究艺术品一样研究它。实际上,研究像华为这样的非上市公司,反而能帮助我们摆脱日常股价波动的干扰,更纯粹地聚焦于企业基本面的核心问题:
弄懂了这些,当我们再去审视那些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公司时,眼光会变得更加锐利,判断会更加精准。华为,就是我们磨练这双“慧眼”的绝佳磨刀石。
这是华为最坚固、最令人望而生畏的一道护城河。与其他公司将研发(R&D)视为一项成本不同,华为将其视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对于投资者而言,启示是:一家真正有远见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资产,或许是那些“看不见”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积累。 在分析一家科技公司时,不能只看其当前的盈利能力,更要审视其研发投入的强度和方向,这决定了它未来的“疆域”。
如果说技术是华为的硬实力,那么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就是无可匹敌的软实力。
投资启示: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除了冰冷的财务数据,更要深入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 一个能让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公司,其长期创造价值的确定性,远高于那些内部充满矛盾、只追求短期KPI的企业。
华为最初以电信设备(B2B业务)起家,逐步拓展到消费者业务(手机、PC、穿戴设备等),再到如今的华为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这些业务看似跨度很大,但背后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构建一个以ICT技术为核心,连接万物的智能生态系统。
投资启示:伟大的公司通常不满足于只做好一个产品,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投资者应关注那些不仅拥有核心产品,还能围绕核心产品构建平台、打造生态的公司,因为生态一旦形成,其护城河将变得异常宽阔。
既然不能买入,我们不妨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华为今天上市,作为价值投资者,你会如何思考它的价值?
市场先生(Mr. Market)可能会因为华为手机销量的一时波动、或某项业务的短期亏损而给出极低或极高的报价。但价值投资者会努力忽略这些“噪音”。我们不会简单地用“市盈るい(P/E Ratio)”去框定它,因为对于华为这样重研发、投资未来的公司,当期利润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价值。
我们会拿出华为历年的财务报表(尽管非上市,但其会发布年报),仔细研读。
我们会反复研究任正非及其他高管的公开讲话和内部信件。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对短期业绩的预测,而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商业的理解、对危机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愿景。一个诚实、理性、有远见且将股东利益放在心上的管理层,是支撑企业长期价值的“定海神针”。
总结起来,华为这个“非卖品”,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五条千金难买的投资准则,这是我们构建自己投资体系的“北极星”:
最终,研究华为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深刻理解: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一家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用“华为式”的视角去审视整个股票市场时,我们离真正的成功投资,便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