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单位可用座位公里成本

单位可用座位公里成本 (Cost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CASK),是价值投资者在分析航空公司时必须掌握的“内功心法”。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你最关心什么?肯定是“车子每跑一公里,到底要花我多少钱”。CASK就是航空公司的这个指标,它衡量的是将一个空座位运送一公里的成本是多少。这个“座位”无论最后是坐了人还是空着,成本都算在内。因此,CASK是衡量航空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核心标尺,堪称航空业的“出厂成本价”。理解了它,你就拥有了一双透视航空公司真实家底的火眼金睛。

CASK是怎么算出来的?

CASK的计算公式听起来很直白,但背后却大有文章。 CASK = 总运营成本 / 可用座位公里数 (ASK) 让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看清它的核心:

为什么说CASK是航空公司的“照妖镜”?

在航空这个“重资产、高杠杆、周期性”的行业里,成本控制几乎是生存的命脉。CASK这张“X光片”,能清晰地照出一家公司的运营骨架是否健康。

衡量运营效率的标尺

CASK越低,通常意味着公司的运营效率越高。不同类型的航空公司在CASK上有着天然的差异:

对投资者而言,关键不是CASK的绝对高低,而是商业模式与CASK是否匹配。一家廉价航空如果CASK居高不下,或者一家全服务航空的CASK高得离谱却没有相应的品牌溢价,都是危险的信号。

挖掘“成本护城河”的关键

在投资中,我们总想找到拥有宽阔经济护城河的公司。在航空业,持续的成本优势就是最坚固的护城河之一。一家能长期将CASK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的公司,往往具备以下优势:

这种由内而外、难以复制的低成本能力,能帮助公司在行业低谷时活下来,在行业景气时赚取超额利润。

价值投资者的CASK使用指南

掌握了CASK,不等于就能随便“上机”了。一个聪明的投资者会把它当作组合工具箱里的一件利器。

横向对比:在同行中“沙里淘金”

对比CASK时,切记要“门当户对”。把一家廉价航空和一家全服务航空的CASK直接比较,就像拿短跑冠军和长跑冠军比速度,没有意义。正确的做法是:

纵向观察:追踪公司的“瘦身”历程

观察一家公司过去5到10年的CASK变化趋势,比看单一时点的数据更有价值。

别只看CASK:结合收入才能看懂利润

记住,成本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收入。公司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而非无休止地压缩成本。因此,必须将CASK与另外两个关键指标结合起来看:

一个简单的盈利逻辑是:(平均票价 x 上座率)必须 > CASK。 也就是说,每座位每公里的收入(RASK)必须跑赢每座位每公里的成本(CASK)。有时,公司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更舒适的座椅)导致CASK略微上升,但如果这能换来更高的票价和上座率,从而使RASK增长得更快,那么这项“投资”就是值得的。反之,如果一家公司CASK很低,但飞机总是空荡荡的(上座率低),或者只能卖出“白菜价”的机票,那它依然可能在亏损的航线上“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