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卖盘

卖盘(Ask / Sell Order),指的是在证券交易中,投资者愿意卖出某一证券的价格和数量的集合。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线上菜市场,所有想卖出手中“蔬菜”(也就是股票基金等)的摊主,都把自己的菜品和价格挂在了黑板上。这些挂出来的待售信息,密密麻麻地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卖盘”。它与买盘(Bid)相对,共同构成了市场价格博弈的核心。卖盘的力量强弱,直接反映了市场中卖出意愿的强度。当卖盘上挂出的卖单数量巨大,且价格不断走低时,通常意味着市场上的抛售压力较大,反之则说明卖方惜售,抛压较小。

卖盘是怎么形成的?

卖盘并不是一个神秘的整体,它是由无数个像你我一样的投资者,通过交易系统提交的单独卖出委托(俗称“挂单”)汇集而成的。

摆出你的“小摊位”

当您决定卖出持有的股票时,您会通过券商APP输入您想卖出的“价格”和“数量”,这个操作就是一次挂单。比如,您想以10.5元的价格卖出100股某公司股票,这笔委托就会被传送到交易所的交易主机,成为卖盘中等待成交的一份子。在股票软件上我们通常能看到最接近成交价的五个卖出报价,俗称“卖一”到“卖五”,它们是卖盘的先头部队。

两种主要的卖出方式

提交卖出委托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它们决定了您的卖单如何加入卖盘大军:

如何看懂“卖盘”的语言?

观察卖盘的变化,就像听诊器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市场的“脉搏”。虽然它不应是决策的唯一依据,但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压力山大还是虚张声势?

“主动卖”还是“被动卖”?

成交数据里通常会区分“内盘”和“外盘”。所谓“内盘”,就是以买入价成交的交易,通常被解读为主动性卖盘,即卖家急于出手,愿意降价匹配买家的出价。持续的、大量的内盘成交,往往预示着较强的下跌动能。相反,以卖出价成交的“外盘”,则代表主动性买盘

来自价值投资者的提醒

作为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我们看待卖盘时,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被市场的短期情绪所左右。

别被“卖盘”吓跑

请记住,卖盘反映的是市场情绪,而非企业价值。一个巨大的卖盘可能仅仅是因为某个基金需要调整仓位,或者某个早期投资者决定获利了结,这与公司的基本面好坏并无直接关系。沃伦·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将市场比作一位“市场先生”,他时而亢奋,时而消沉。卖盘的波动,正是这位“市场先生”情绪化的体现。我们的任务不是猜测他的情绪,而是利用他情绪低落时(即股价因恐慌性抛售而低估时)的机会。

卖出的正确姿势

价值投资者的卖出决策,不应基于对“卖盘”压力的恐惧,而应基于以下三个更根本的理由:

  1. 基本面恶化: 公司原有的竞争优势消失,盈利能力持续下滑,长期前景变得暗淡。这时,卖出是理性的选择。
  2. 价格严重高估: 股价在市场的狂热追捧下,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内在价值,失去了安全边际。此时卖出是为了锁定收益,规避泡沫破裂的风险。
  3. 发现更好的机会: 出现了另一家基本面同样优秀或更佳,但价格却被市场严重低估的公司。为了将资金配置到回报率更高的资产上,可以考虑卖出。

总之,卖盘是观察市场的窗口,但绝不是决策的罗盘。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内心自有一把衡量企业价值的“秤”,这把秤远比瞬息万变的买卖盘口来得更可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