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 Jr.),美国第30任总统,因其沉默寡言的性格而得名“沉默的卡尔”(Silent Cal)。在一部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理念的辞典中,收录一位政治人物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然而,柯立芝总统的任期(1923-1929)恰好与美国历史上最狂热的牛市之一——“咆哮的二十年代”高度重合。他并非投资家,也未曾创立任何投资理论,但他和他所处的时代,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市场狂热、投机泡沫与人性弱点的经典案例。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柯立芝时代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市场被非理性繁荣所主宰时,坚守基本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因此,理解柯立芝和他的时代,是理解市场周期和投资者心理的一堂必修课。
柯立芝上任之际,美国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进入一个技术革新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汽车、收音机、家用电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消费信贷的普及更是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消费欲望。经济的欣欣向荣为股票市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一场史诗级的牛市拉开序幕。 从1921年夏天到1929年秋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近六倍。市场的持续上涨改变了普通民众的财富观念,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股票是通往财富自由的单程快车。储蓄被视为过时的习惯,将资金投入股市,甚至不惜借钱投资,成为了当时最时髦的“理财方式”。这种狂热氛围催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投机泡沫。
柯立芝时代的市场表现出几个显著的、值得后世投资者警惕的特征:
面对如此狂热的市场,柯立芝总统本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以其著名的“无为而治”(laissez-faire)理念而闻名,主张减少政府干预,让商业自由发展。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美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The chief busi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s business)。” 这种亲商、不干预的态度,无疑为当时的市场狂热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他多次公开发表对经济和股市的乐观看法,进一步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情绪。然而,将1929年大股灾的全部责任归咎于柯立芝是不公平的。他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的沉默和乐观,恰好迎合并放大了那个时代的主流情绪。他并未主动制造泡沫,但他的政府也未能对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投资轶事与柯立芝时代紧密相关,尽管其真实性存疑,但其寓意深刻:据说,在1929年股市崩盘前,投资家约瑟夫·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在街边擦鞋时,连擦鞋童都热情地向他推荐股票。肯尼迪随即意识到,如果连擦鞋童都在玩股票,那么市场中的聪明钱早已枯竭,风险已经极高。他回到办公室,立刻清空了自己所有的股票头寸,从而躲过了随后的大萧条。 这个“擦鞋童理论”完美地诠释了柯立芝时代末期的市场状态——当投机成为一种全民运动,价值投资的立足之地便荡然无存,而这正是价值投资者应当抽身离场或至少保持高度警惕的时刻。
柯立芝在1929年初卸任,幸运地避开了总统任期内市场崩盘的尴尬。他的继任者胡佛接手了这个“繁荣的顶峰”,也最终承担了市场崩溃的后果。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美国和世界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大萧条。 柯立芝时代从繁荣到崩溃的完整周期,为后来的价值投资者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和永恒的启示。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他的投资体系正是在对这场危机的深刻反思中建立起来的。
强大的经济基本面不等于可以无限上涨的股价。 柯立芝时代的经济确实强劲,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任何价格买入股票都是合理的。股市在短期内是投票机,反映的是市场情绪;在长期内才是称重机,反映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当市场情绪极度乐观,股价远远脱离其内在价值时,再好的经济背景也无法支撑其无限上涨。价值投资者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对资产进行审慎的估值,而不是盲目地被宏观经济的乐观叙事所裹挟。
“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昂贵的五个字。 这是著名基金经理约翰·邓普顿爵士的名言。在柯立芝时代,人们因为汽车和收音机的出现而相信世界变了;在2000年,人们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相信估值模型失效了。每一次泡沫的背后,都有一个“新时代”的故事。价值投资者必须对这类叙事保持天然的怀疑。商业的本质、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在数百年间从未改变。坚持用经过时间考验的基本原则去衡量投资标的,是抵御“新故事”诱惑的最佳武器。
当所有人都在做一件事时,你最好反向思考。 “擦鞋童理论”的精髓在于逆向思维。当市场情绪达到顶峰,共识高度一致时,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候。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为了在市场狂热中保持清醒,格雷厄姆提出了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指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只有当价格显著低于价值,提供了足够的安全垫时,才进行投资。在柯立芝时代的后期,市场价格普遍远超内在价值,安全边际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坚守安全边际原则,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市场狂热时管住自己的手,避免买在泡沫的顶峰。
没有人能精准地预测市场何时见顶或触底。 柯立芝总统在股市崩盘前数月离任,许多精明的投资者也在崩盘前的一两年就开始感到不安,但很少有人能精准地在最高点逃离。价值投资的智慧不在于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在于为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这种准备包括:
卡尔文·柯立芝本人可能从未想过,他的名字会以这种方式被载入投资史册。他不是一个投资大师,也不是一个金融恶棍,他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缩影。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市场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会周期性地将市场推向极端。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卡尔文·柯立芝”这个词条的意义,不在于研究其政治功过,而在于将那个喧嚣、狂热、最终走向毁灭的时代作为一个永恒的参照系。每当市场充斥着“新范式”的论调,当邻居和朋友都在炫耀自己惊人的炒股收益时,我们都应该回望一下柯立芝时代的历史回声,问问自己:我的投资决策是基于冷静的分析和对价值的坚守,还是被周围的狂热情绪所驱动? 答案,决定了我们是成为泡沫的燃料,还是成为穿越周期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