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本茨 (Karl Benz),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是德国著名的工程师、企业家,被誉为“汽车之父”。他的名字与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奔驰一号”(Benz Patent-Motorwagen)紧密相连。在《投资大辞典》中,卡尔·本茨并不仅仅是一位发明家,他的创业历程、他对技术的执着、以及他所开创的整个汽车工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而深刻的案例,用以阐释价值投资中关于创新、护城河、长期主义和识别伟大企业的核心思想。他的故事,就像一部跨越百年的商业史诗,告诉我们,真正颠覆性的价值,往往诞生于最初的不被理解和孤独的坚持之中。
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马车是最高效、最普遍的陆地交通工具。整个社会的道路、基础设施、商业模式都是围绕着马匹建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卡尔·本茨痴迷于制造一台“不用马拉的车”时,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他无疑是个异想天开的“疯子”。他的发明冒着黑烟、发出巨大的噪音,并且时不时抛锚,看上去远不如一匹训练有素的马匹可靠。 这正是价值投资中一个极具魅力的概念——“非共识”的生动体现。
传奇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市场先生”。这位“市场先生”情绪极不稳定,时而兴高采烈,愿意出高价买你的股票;时而悲观沮丧,只想以极低的价格把股票甩卖给你。在卡尔·本茨的时代,整个社会就是一位极度悲观的“市场先生”,它对“汽车”这个新生事物给出的报价是:一文不值,甚至是个笑话。 然而,卡尔·本茨并没有理会“市场先生”的嘲笑。他是一位典型的逆向投资者,他的“投资标的”就是自己的发明。他坚信,内燃机驱动的车辆代表着未来,其内在价值远远超过了当时市场(社会)所给予的评价。他没有追随当时的热点——比如如何培育更优良的马匹,或者制造更豪华的马车——而是选择了那条人迹罕至、充满荆棘的道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伟大的投资机会,常常隐藏在市场的一致性偏见和普遍的怀疑之中。 当所有人都看好某个行业或某家公司时,其价格往往已经高高在上,未来的回报空间也相应被压缩。相反,当你能凭借自己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判断,发现一家像“奔驰一号”那样,虽然暂时不被市场理解,但拥有颠覆性技术或商业模式、并且管理层像卡尔·本茨一样专注而执着的公司时,你可能就找到了未来能带来超额回报的“金矿”。 进行逆向投资,需要投资者具备:
如果说卡尔·本茨是产品的创造者,那么他的妻子伯莎·本茨(Bertha Benz)就是价值的发现者和传播者。1888年8月,伯莎在没有告知丈夫的情况下,带领两个儿子,驾驶着“奔驰三号”汽车,完成了一次长达106公里的“长途旅行”。 这次旅行在今天看来或许平淡无奇,但在当时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壮举”。
伯莎的这次旅行,无意中成为汽车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路演”(Roadshow)。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证明了三件事:
从投资的角度看,伯莎的“路演”就是一家公司价值的“试金石”或“催化剂”。一个伟大的构想、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不能被市场验证其商业价值、不能产生持续的自由现金流,那么它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作为投资者,我们不仅要识别出被低估的“卡尔·本茨”,更要判断它是否拥有像伯莎一样能够证明其价值的“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可以是:
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妨问问自己:“这家公司的‘伯莎时刻’会是什么?它将如何向市场证明自己的真正价值?”
卡尔·本茨的天才之处,不仅在于发明了汽车,更在于他通过专利为自己的发明建立了第一道保护屏障。然而,单靠一项专利是无法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的。真正让“奔驰”这个名字屹立百年不倒的,是其后不断加宽、加深的商业护城河。 护城河是沃伦·巴菲特推广开来的一个投资概念,指的是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攻击、保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
卡尔·本茨的公司——Benz & Cie.,以及后来与竞争对手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的公司合并而成的戴姆勒-奔驰 (Daimler-Benz),构建了教科书级别的多重护城河。
价值投资的精髓,并不仅仅是“捡便宜”,更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而一家公司的伟大与否,其核心标志就是是否拥有宽阔且稳固的护城河。 查理·芒格曾说,他只想寻找那些他能看懂的、拥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然后“跳进去呆着”。在分析一家公司时,投资者应该像一位军事工程师一样,仔细勘察其“护城河”的宽度和深度:
更重要的是,这条护城河是在变宽还是在变窄?一个伟大的企业,会像戴姆勒-奔驰一样,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投资于技术、品牌和效率,让自己的护城河越来越难以逾越。
卡尔·本茨的传奇,不仅仅是工程师的胜利,更是一堂生动的投资课。将他的故事浓缩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三点核心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