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 (Parameter) 在投资世界里,“参数”就如同你亲手为投资策略这台机器设定的旋钮。它是一个可变的数值或规则,用来定义和校准你的投资模型或分析框架。例如,在技术分析中,你可能会设定“20日”作为移动平均线的计算周期;在价值选股时,你可能会把“市盈る率低于15”作为一个筛选标准。这里的“20”和“15”就是参数。它们不是市场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资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投资哲学主动设定的,深刻地影响着最终的投资决策和组合表现。
参数无处不在,从最简单的选股标准到最复杂的量化投资模型,都离不开它的身影。理解参数,就像是拿到了一份投资策略的“说明书”。但这份说明书既可能指引你走向宝藏,也可能让你陷入自己制造的迷宫。
对于热衷于研究图表的投资者来说,参数是他们解读市场语言的“密码本”。
量化投资策略本质上就是一套由精密参数驱动的自动化交易系统。参数是整个量化模型的“引擎核心”和“控制系统”。
你可能会认为,价值投资是大师的艺术,不屑于和冷冰冰的数字参数为伍。但实际上,价值投资者也在不自觉地使用参数,只不过他们称之为“标准”或“原则”。
这些标尺帮助价值投资者保持纪律,用一套相对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复杂的商业世界,构筑自己的安全边际。
既然参数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看待和使用它?价值投资理念为此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这是一个在量化领域尤其常见的陷阱,叫做“过度拟合” (Overfitting)。指的是不断调整参数,让一个策略在历史数据上看起来表现得天衣无缝。 这就像为了让一套旧西装看起来合身,你完全按照去年的身材数据来裁剪。结果是,这套西装完美地贴合了“去年”的你,却与“现在”的你格格不入。同样,一个过度优化的策略,完美地解释了过去,却很可能在未来一败涂地,因为市场总是在变化。 真正的投资智慧,不是找到一组能在过去获得最大收益的“神奇数字”,而是找到一套能够穿越周期、适应未来的稳健逻辑。
先有投资逻辑,再有参数。 这是价值投资者使用参数的核心原则。 在你设定“ROE > 15%”这个参数之前,你必须先深刻理解为什么持续的高ROE是公司拥有护城河和强大盈利能力的体现。在你设定“P/E < 15”之前,你必须明白对于你所研究的行业和公司而言,这个估值水平意味着什么。 参数只是你投资逻辑的一种量化表达,一个方便执行的工具。它绝不能取代你对商业实质的思考。如果市场变化了,或者公司基本面变了,你应该首先反思你的投资逻辑,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去随意修改参数。
伟大的投资者往往使用最朴素的参数。他们不会去寻找那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最优解”,而是依赖于那些基于商业常识、历经岁月考验的、相对模糊但足够稳健的区间。
投资启示: 对待参数,最好的态度是“心中有数,手下有度”。参数是你投资体系的一部分,它应该像船锚一样,让你在市场的风浪中保持稳定和纪律,而不是像一根魔棒,让你幻想可以点石成金。记住,任何脱离了对内在价值和商业规律深刻理解的参数,都可能成为引诱你偏离正确航道的“海妖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