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购 (Anti-takeover),指的是当一家公司(即“目标公司”)面临非其所愿的收购,特别是恶意收购 (Hostile Takeover)时,其管理层或董事会为了抵御或挫败收购而采取的一系列防御性策略。 这就像一场发生在商业世界的“城堡攻防战”。收购方是兵临城下的“进攻方”,他们可能认为城堡(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了,想用一个自认为公道的价格将其拿下。而城堡里的“守城将军”(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则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比如认为收购价太低、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或者只是单纯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和权力——而高挂“免战牌”,并动用各种策略来阻止收购。这些策略的总和,就是反收购措施。
在资本市场中,当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它就可能成为“猎物”。精明的收购方会发现这个机会,并试图通过购买大量股票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如果收购方的出价和意图受到了目标公司管理层的欢迎,这就构成了“友好收购”。但如果管理层认为收购方的出价过低,或者担心收购会颠覆公司文化、导致大规模裁员,甚至危及自己的职位,他们便会拒绝合作。此时,收购方若继续强行推进,收购就演变成了“恶意收购”。 为了应对这种“敌意”,管理层就会拿出他们的“武器库”——反收购措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在收购方和股东之间设置障碍,增加收购的难度和成本,从而迫使收购方放弃,或者为自己争取到更有利的谈判筹码。
反收购的策略千奇百怪,有些相当巧妙,有些则堪称“壮士断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兵法”:
这是最著名也最富戏剧性的反收购手段,其核心思想是“你敢吞我,我就让你中毒”。
当“野蛮人”兵临城下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赶紧找一位“英雄”来救驾。
这是一种“就算你把我推下飞机,我也要优雅落地”的策略。
这是最极端、最悲壮的一招,其逻辑是“我宁可把家烧了,也绝不把它留给你”。
对于价值投资者 (Value Investor) 而言,反收购措施是一把需要警惕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