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吉列模式

吉列模式 (Gillette Model),更通俗的叫法是“刀片-刀架模式” (Razor-and-Blades Model)。这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策略是将一个耐用的主产品(“刀架”)以极低的价格(有时甚至是亏本)出售,从而为后续销售高利润、具有排他性的消耗品(“刀片”)铺平道路,最终通过源源不断的“刀片”销售来获取长期、稳定的利润。这种模式的精髓不在于一次性的交易,而在于建立一个能持续“收租”的消费生态。它就像一位聪明的渔夫,先用廉价的鱼竿吸引你,然后靠卖独家鱼饵让你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掏钱。

模式的诞生与传奇

说起吉列模式,就不能不提那个留着两撇标志性小胡子的美国男人——金·坎普·吉列 (King Camp Gillette)。相传在1895年的一个清晨,当吉列先生对着镜子刮胡子时,他用的还是一把需要反复打磨、极其锋利且危险的老式剃刀。他突然灵光一闪:如果能发明一种刀片,用钝了就扔掉,再换上新的,那该多方便啊!更重要的是,如果刀架是耐用品,而刀片是消耗品,那么只要人们购买了他的刀架,就得源源不断地购买他的刀片。 这个想法在今天看来平平无奇,但在当时却是革命性的。然而,从想法到现实的路途总是充满荆棘。吉列花了六年时间才解决了薄钢刀片的技术难题,公司在初期也步履维艰。直到1903年,公司才卖出了51个刀架和168枚刀片。转折点发生在公司采取了激进的营销策略:将刀架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赠送给银行、咖啡公司、口香糖制造商作为促销品。很快,数百万美国男人的手中都有了一把吉列的刀架。当他们需要更换刀片时,唯一的选择就是购买吉列生产的专利刀片。 于是,一个商业帝国就此崛起。这个故事被后来的商业世界奉为经典,尤其是当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多次赞扬吉列公司的商业模式时,“吉列模式”便成了价值投资者眼中“优秀企业”的代名词。有趣的是,严谨的商业史学家考证后发现,摄影界的巨头伊士曼柯达可能更早地运用了类似策略——平价销售相机,依靠高利润的胶卷赚钱。但无论如何,是吉列将这一模式发扬光大,并使其闻名于世。

揭开“吉列模式”的魔法面纱

“吉列模式”之所以如此迷人,因为它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让消费者“自愿”被锁定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环环相扣,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商业壁垒。

核心三要素

诱饵 (The Bait)

这里的“诱饵”就是那个闪闪发光、价格诱人的“刀架”。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赚钱,而是“圈用户”

鱼钩 (The Hook)

如果说“刀架”是诱饵,那么“刀片”就是那个真正能钓上大鱼的“鱼钩”。它是整个模式的利润中心。

护城河 (The Moat)

当“诱饵”和“鱼钩”完美结合,它们就共同挖掘出了一条又深又宽的经济护城河。这条护城河主要由以下几种砖石砌成:

“万物皆可吉列”:模式的变形与应用

吉列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其强大的普适性和延展性。它早已走出盥洗室,渗透到现代商业的各个角落,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演变出各种形态。

经典案例巡礼

互联网时代的“新吉列”

进入互联网时代,吉列模式的内核被完美地继承和发扬,并演化出了更灵活、更隐蔽的形式。

价值投资者的透视镜:如何分析“吉列模式”公司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能够识别并正确评估采用“吉列模式”的公司,是发掘长期牛股的关键技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吉列模式”就一定值得投资。我们需要用审慎的眼光,看透其光鲜外表下的机遇与风险。

优点:一台性感的印钞机

风险:刀片也会生锈

投资者的检查清单

在评估一家疑似采用“吉列模式”的公司时,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个“刀架”的吸引力足够强吗?它是否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能持续吸引新用户进入生态?
  2. “刀片”的利润率有多高?它对用户来说是刚需吗?用户的使用频率如何?
  3. 锁定效应有多强?用户的转换成本到底有多高?是财务成本、时间成本还是习惯成本?
  4. 公司的护城河能否抵御“兼容刀片”的攻击?公司的专利保护期还有多久?品牌是否足够强大?
  5. 管理层是否在明智地行使其定价权?有没有杀鸡取卵的迹象?消费者口碑如何?
  6. 公司的增长动力来自哪里?是主要靠卖更多的“刀架”来获取新用户,还是靠提升存量用户的“刀片”消费量和消费额?一个健康的模式应该两者兼备。

结语:不仅仅是卖刀片

“吉列模式”的真正智慧,不在于发明了一款产品,而在于设计了一套精巧的、可持续的盈利系统。它深刻地洞察了消费心理,巧妙地平衡了前期投入与后期回报,最终将一次性的产品销售,转化为了长期的服务关系。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理解“吉列模式”的内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发现那些拥有强大竞争优势和光明“钱”景的伟大企业。下一次,当你看到一款便宜得不可思议的硬件,或是一项极具诱惑力的免费服务时,不妨多想一步:它的“刀片”藏在哪里? 这或许就是你通往下一个投资宝藏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