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配售 (International Placing),指的是一家公司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IPO) 或后续股票增发时,将其中的一部分股票,通过非公开的方式,直接销售给特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过程。 这就像一个准备上市的网红面包店,在正式开门迎客(公开发售)之前,先把一大批刚出炉的面包,预售给了几家知名的五星级酒店和连锁咖啡馆。这个“内部预售”环节,就是国际配售。它与面向所有普通投资者、需要抽签认购的公开发售是相对应的。这个过程通常由投资银行作为“中间人”来组织,买家则主要是大型基金、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等“大户”。国际配售是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尤其是香港)新股发行流程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国际配售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核心流程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非诚勿扰”,只不过主角是公司和全球的顶级投资者。
公司管理层和投行团队会满世界跑,去到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等金融中心,向那些手握重金的机构投资者介绍自己公司的故事、业务模式和未来前景。这就是所谓的路演 (Roadshow)。这既是公司向投资者展示实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投石问路、摸底需求的过程。
在路演之后,投行会建立一个“意向订单簿”,有兴趣的机构投资者会向投行表示:“我对这家公司有兴趣,愿意以某个价格区间,购买多少数量的股票。”这个收集订单、并根据订单情况确定最终发行价的过程,就是簿记建档 (Bookbuilding)。订单越多、出价越高,说明市场热情越高。
投行和公司会根据簿记建档的结果,综合考虑价格、投资者质量、长期持股意愿等因素,决定最终将股票分配给哪些机构投资者,以及各自的额度。一些声誉卓著、愿意长期持有的“压舱石”型投资者,比如基石投资者 (Cornerstone Investor),通常会得到优先保证。
一个看似“厚此薄彼”的安排,实际上对新股的成功发行至关重要。
虽然我们普通人无法直接参与国际配售,但它的动向却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