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權息,可以理解为“填补除權息后的价格缺口”。它是指在一家公司分派股息(包括現金股利或配股)后,其股价在除权除息日下跌,之后在市场买盘的推动下,重新上涨并回补了除权除息造成的全部价差。这个过程就像一块被分掉一角的披萨,又神奇地长回了原来的大小。如果股价能成功“填权息”,那么投资者获得的股息才算是真正的“额外”利润;否则,股息只是将资金从左手(股票市值)换到了右手(现金账户),总资产并未增加。
要理解填权息,得先从它的“前传”——除权息说起。
当一家上市公司决定给股东分红时,无论是发现金还是送股票,公司的总资产或总股本会相应发生变化。为了公平地反映这一变化,证券交易所会在一个特定日期(即“除权除息日”)对股价进行强制下调。
这个下跌不是因为公司变差了,而是一个技术性调整。此时,你的总资产并没有损失:你虽然持有的股票市值从100元变成了98元,但你的账户里很快会多出2元现金。一里一外,总价值依然是100元。
除权息之后,股价会不会涨回100元,甚至更高?这就取决于市场的看法了。 如果投资者普遍认为“价值投资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盈利能力强劲,这2元股息只是它强大“造血”能力的体现,那么他们会很乐意在98元的价位买入。随着买盘的涌入,股价会逐渐上涨。当股价重新回到100元时,“填权息”就完成了。这时,你不仅拿到了2元的现金分红,股票市值也恢复原位,这2元就成了你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 反之,如果市场不看好公司的未来,股价在除息后可能继续下跌,这就叫贴权息。
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填权息不是一个短线炒作的信号,而是洞察公司内在价值的窗口。
一家公司能否快速、稳定地完成填权息,是其基本面是否扎实的有力证明。
因此,观察一家公司历年的填权息记录,可以作为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的参考指标之一。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买入并持有卓越的公司,分享其成长带来的价值。 填权息本身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只是公司优秀质地所带来的一个自然结果。我们不应该仅仅因为预期某只股票会“填权息”就去投机买入。正确的逻辑是:
一家真正优秀的公司,其内在价值会不断提升。因此,即便在分红后,其股价的上涨也只是时间问题,填权息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