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Dmall,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它并非许多人初印象中的又一个生鲜电商平台,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企业级SaaS (软件即服务) 公司。其核心业务是为传统零售商(如超市、便利店)提供一套名为“Dmall OS”的全面数字化操作系统,帮助它们完成从采购、供应链、门店管理到会员营销的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多点Dmall由零售业老将、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博士创办,因此与物美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这既是其发展的起点,也是投资者审视其独立性时关注的焦点。
要理解多点Dmall,就必须了解它经历的一次关键“变形”。
多点Dmall诞生于中国O2O (线上到线下) 概念最火热的年代。最初,它的模式与当时成百上千的“跑腿代购”、“一小时达”平台类似:打造一个面向消费者的App,与线下超市合作,用户下单,平台负责拣货和配送。这是一种典型的流量模式,优点是容易上手,缺点是烧钱凶猛、用户忠诚度低,且无法深入改造零售业的本质效率问题。很快,公司意识到这种模式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
在深刻反思后,多点Dmall毅然决然地转向了更难但更具长期价值的SaaS模式。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超市的“线上销售渠道”,而是立志成为它们的“数字化大脑和神经系统”。公司将重心从服务C端(消费者)转向赋能B端(商家),投入巨资研发Dmall OS系统,目标是为传统零售商提供一套可以即插即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次转型,标志着多点Dmall从一个互联网流量玩家,向一个深刻理解零售业痛点的科技服务商的蜕变。
Dmall OS是多点Dmall商业模式的核心,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零售行业的“安卓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零售商可以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运行自己的各种数字化应用。这套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通过这套系统,一个传统的超市可以脱胎换骨,拥有堪比新型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这正是Dmall OS的价值所在——它不是要取代零售商,而是要武装零售商。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个光鲜的故事远不如坚实的商业逻辑和宽阔的护城河来得重要。让我们用价值投资的放大镜来审视多点Dmall。
多点Dmall的护城河主要来源于强大的转换成本。 想象一下,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如物美或麦德龙中国)全面采用了Dmall OS。这意味着,从收银员用的POS机,到库管员用的盘点系统,再到采购经理看的销售预测,甚至是CEO看的财务报表,都深度嵌入了这套系统。此时,如果想要更换服务商,几乎等同于给整个企业做一次“神经中枢移植手术”。这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面临着员工重新培训、数据迁移失败、业务中断等巨大风险。因此,一旦客户深度使用Dmall OS,就会被牢牢“锁定”,形成极强的客户粘性。 其次,它也具备一定的网络效应。随着接入的零售商和品牌商越来越多,Dmall平台上的数据维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大。这些数据可以反过来优化其算法模型,为所有客户提供更精准的销售预测和营销建议。同时,更多的零售终端也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入驻平台进行联合营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多点Dmall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SaaS模式,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从财务角度看,SaaS模式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因此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价值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在于其盈利的“趋势”和“潜力”。关键指标包括:
投资任何公司都需要正视其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多点Dmall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让我们得以思考以下几点:
总而言之,多点Dmall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传统产业如何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故事。它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来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持续观察它能否将基于高转换成本的护城河越挖越深,并成功地将“物美模式”复制到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