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史文森(David F. Swensen),全球投资界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父级”人物。他并非家喻户晓的股神,却是一位革命性的思想家和实践者。从1985年起,他执掌耶鲁大学捐赠基金(Yale Endowment)长达36年,直至2021年离世。在此期间,他开创了后来被广为模仿的“耶鲁模式”(Yale Model),这是一种突破传统股债配置,将投资视野拓展至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的革命性资产配置策略。他不仅为耶鲁大学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增长,其投资哲学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从大学捐赠基金到养老金,无不从中汲取养分。史文森的理念,尤其是其对长期主义、深度多元化和独立思考的强调,对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普通投资者同样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
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这样在公众视野中叱咤风云的投资大师不同,大卫·史文森更像是一位隐身幕后的“扫地僧”。他的战场不在喧嚣的交易大厅,而在耶鲁大学宁静的办公室里。 1954年出生的史文森是一位“纯正的耶鲁人”,他在耶鲁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华尔街的顶尖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工作,积累了宝贵的金融市场经验。然而,华尔街追逐短期利润的文化与他的价值观格格不入。1985年,年仅31岁的史文森接到了恩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的邀请,毅然放弃华尔街的高薪,重返母校,出任首席投资官,负责管理当时规模约13亿美元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 这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开端。在史文森接手时,捐赠基金的配置与当时大多数机构一样,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美国股票和债券上。史文森认为这种配置方式既保守又脆弱,无法实现基金的长期增长目标。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启了一场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投资革命。 在他执掌的36年里,耶鲁捐赠基金的规模从13亿美元飙升至超过420亿美元,年化回报率高达惊人的13.7%,这一业绩足以让华尔街绝大多数基金经理汗颜。更重要的是,他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基金管理人,他们后来走向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以及各大知名基金会,将“耶鲁模式”的种子播撒到了全球,形成了投资界著名的“耶鲁帮”。
“耶鲁模式”是史文森留给世界最宝贵的遗产。其核心思想是,为了实现长期的、卓越的、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投资组合必须摆脱对传统公开市场资产的依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
在史文森之前,机构投资的“金科玉律”是60/40投资组合,即6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40%投资于债券。这种策略简单易行,但在史文森看来,它过于天真。因为股票和债券都属于传统资产,它们的表现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的健康状况,当系统性风险来临时,这种“多元化”常常会失灵。 史文森的洞见在于,真正的多元化,应该是跨资产类别的多元化,尤其是那些与公开市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 他将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组合重塑为三大块:股权、实物资产(Real Assets)和绝对回报策略(Absolute Return)。
“耶鲁模式”的成功,可以归功于其逻辑清晰且相互支撑的三大支柱。
史文森坚信,从长周期来看,股权是回报率最高的资产类别。因为股权代表了对企业的所有权,能够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盈利和价值增长。因此,他的投资组合具有强烈的“股权导向”特征。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把所有钱都投进了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场。恰恰相反,他大幅削减了传统美股的配置比例,转而将重兵部署在两个流动性较差、但增长潜力巨大的领域:
通过重仓这两类资产,史文森将耶鲁捐赠基金的“股权”敞口延伸到了更广阔、更前沿的经济领域。
这是“耶鲁模式”最广为人知的一点。史文森的多元化,不是在几十只股票之间分散,而是在完全不同性质的资产类别之间分散。除了上述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他还大量配置了:
这种极致的多元化策略,使得耶鲁的投资组合像一艘构造精良的巨轮,即使某个船舱(资产类别)进水,其他独立的船舱也能确保巨轮整体的平稳航行,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房地产……这些资产都有一个共同点:流动性差。你不能像卖股票一样,在今天下午三点前随时把它们变现。 传统投资者往往对非流动性避之不及,但史文森却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机会。他敏锐地意识到,市场会为这种“不方便”提供补偿,这便是“非流动性溢价”(Illiquidity Premium)。也就是说,愿意牺牲短期流动性、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理应获得比投资高流动性资产更高的回报。 耶鲁捐赠基金拥有几乎是永久的投资期限,它不需要在下个月或下个季度兑现资金来支付账单。这种独特的“长钱”优势,使其能够完美地拥抱非流动性资产,从容地“用时间换空间”,耐心等待这些长期投资开花结果。这是普通投资者和短期导向的基金难以复制的结构性优势。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耶鲁模式”高不可攀。没错,普通投资者既没有数十亿美元的资本,也无法接触到顶级的PE、VC和对冲基金管理人。直接复制“耶鲁模式”是不现实的。 但是,史文森的智慧并非只适用于大型机构。他为普通投资者撰写的著作《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Unconventional Succes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 Investment)中,就将其核心思想转化为了普通人可以实践的准则。
普通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和机构一样,是时间。如果你是为了养老或子女教育而投资,那么你的投资期限可能是20年、30年甚至更长。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也应该采取一种长远的眼光。
你的投资组合真的多元化了吗?还是仅仅持有一堆不同名字的科技股? 史文森的多元化思想提醒我们,要确保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在不同经济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一个简单的起点是:
在《非凡的成功》一书中,史文森给出了一个他认为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基于低成本指数基金的资产配置建议:
这个组合虽然简单,但它完美地体现了股权导向、极致多元化(跨地域、跨资产类别)和注重实际回报(通过TIPS对冲通胀)的核心思想。
这是史文森、巴菲特以及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共同的信条。投资回报的世界里,成本是为数不多的、你可以完全控制的变量。高昂的管理费、交易佣金、申购赎回费,会像蛀虫一样,年复一年地侵蚀你的长期回报。
史文森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逆向投资(Contrarian Investing)的最佳诠释。在所有人都固守60/40组合时,他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
大卫·史文森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他用一生证明了,投资的成功并非源于神秘的预测能力,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严谨的逻辑框架和钢铁般的执行纪律之上。他为机构投资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也为我们这些在投资世界中航行的普通人点亮了灯塔。 他的核心思想——长期主义、真正的多元化、成本控制和独立思考——与价值投资的内核精神高度一致。虽然我们无法复制他的操作,但完全可以吸收他的智慧,构建一个更稳健、更理性、更能穿越时间周期的个人投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认真对待自己财富的投资者,都应该向这位耶鲁的传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