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是一个非主流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它并非指奥地利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而是因其早期代表人物多为奥地利人而得名。其思想核心是个体主义,认为所有经济现象的根源都应追溯到个体的行为和选择。它强调市场的自发秩序、主观价值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与主流经济学热衷于建立数学模型和宏观预测不同,奥地利学派更像一位侦探,通过逻辑演绎来探究经济活动背后的人类行为动机。对投资者而言,它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自下而上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波动和识别真实的商业价值。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大厦建立在一个非常朴素的基石上:经济学研究的应该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变量。
奥地利学派认为,一件商品的价值并非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或成本决定,而是由每个人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下对它的主观评价决定的。这就是著名的主观价值理论。 例如,一杯水在办公室里可能一文不值,但在沙漠里却价值千金。价值由需求者赋予,而非物品本身固有。这个理论延伸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是递减的。这解释了为什么水明明是生命之源,价格却远低于非必需品的钻石——因为水的总量巨大,其边际效用极低;而钻石稀缺,边际效用极高。
时间偏好是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个核心洞见,指的是人们普遍倾向于更早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即“即时满足”的欲望。为了让你放弃眼前的消费而去储蓄或投资,未来必须提供足够吸引人的回报(如利息或投资收益)来补偿你延迟满足的“痛苦”。 利率,在奥地利学派看来,正是社会总体时间偏好水平的货币表现。它不是央行可以随意拨弄的工具,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信号,协调着储蓄与投资。
为什么经济会经历“繁荣-萧条”的循环?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给出了一个深刻的解释,矛头直指人为的信贷扩张。 该理论认为:
奥地利学派的思想虽然抽象,却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维工具。
当市场一片火热,尤其是由低利率和宽松信贷推动时,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警惕。许多公司的增长可能并非源于其核心竞争力,而是搭了信贷扩张的“顺风车”。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任何试图精确预测其走向的宏观模型都是一种“知识的僭妄”。
投资的本质,就是用今天的购买力去交换未来的现金流,这本身就是一种低时间偏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