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存款脱媒

存款脱媒 (Deposit Disintermediation) 指的是居民和企业的资金绕过商业银行这一传统金融中介,从低利率的银行储蓄账户中流出,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购买收益率更高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存款搬家”。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作为“中间人”的角色被弱化了(即“脱媒”),储户的钱不再满足于银行给的微薄利息,而是主动去寻找更赚钱的门路。这种现象通常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尤为普遍,是金融体系走向成熟和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存款搬家”是怎么回事?

想象一下,在过去,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闲钱只有一个去处:银行。我们把钱存进银行(这叫间接融资),银行再把这些钱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或个人,并从中赚取利差。银行就像是镇上唯一的百货商店,几乎垄断了所有的资金往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镇上突然开了很多家“专卖店”和“奥特莱斯”:

储户们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钱除了放在“百货商店”里拿固定利息外,还有这么多能创造更高回报的选择。于是,大家纷纷把存款从银行这个“中间商”取出来,投向这些回报率更高的“专卖店”。这个绕开中间商、直接进行交易的过程,就是“脱媒”的核心。存款脱媒,顾名思义,就是存款资金绕开了银行这个媒介。

为什么会发生存款脱媒?

存款脱媒的发生并非偶然,它背后有几大推手在共同作用:

核心驱动:利率的解放

当利率由央行严格管制时,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差不多,储户们“搬家”的动力不足。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了市场。金融机构为了争夺资金,开始推出收益率更具吸引力的产品。银行存款的低利率与市场化金融产品的高收益之间形成的巨大“剪刀差”,是促使储户用脚投票的最根本原因。

永恒追求:逐利的本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钱往高收益处跑。” 这是资本最朴素的本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谁不希望自己的钱能生出更多的钱呢?当10万元存在银行一年只有1500元利息,而购买稳健的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能有3000元收益时,选择不言而喻。

技术催化:金融的创新

金融科技(Fintech)的飞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投资门槛。过去,买基金、买股票是件挺麻烦的事。如今,一部智能手机、一个App,就能让普通人轻松地将银行活期存款秒速转入各种理财产品中。这种便利性极大地加速了存款“搬家”的进程,让直接融资渠道变得前所未有的通畅。

这对价值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理解存款脱媒,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洞察金融行业的变迁,并从中发掘投资机会与规避风险。

重新审视银行的护城河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在分析一家银行时,不能再简单地看其规模大小或贷款质量。存款脱媒时代,银行的负债端(即资金来源)变得至关重要。

发现新大陆:受益的赛道

有失必有得。资金从银行流出,必然会流入其他领域。这为价值投资者指明了新的方向。

投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