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严格来说,它并非一本关于金融或股票市场的著作,却被众多价值投资大师,特别是查理·芒格奉为思想圣经。本书记录了富兰克林从一个贫穷的学徒成长为世界闻名的政治家、发明家和思想家的历程,其核心在于他通过著名的“十三美德”体系进行永不懈怠的自我完善。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任何财务公式,而在于它揭示了构建成功投资生涯的真正基石:理性的思维、勤奋的品格、谦逊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把一本两百多年前的政治家自传,放进一本投资辞典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但如果你知道查理·芒格——那位与沃伦·巴菲特并肩作战,共同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打造成商业帝国的传奇人物——有多么推崇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芒格曾半开玩笑地说,他感觉自己就是富兰克林的“转世灵童”,并将自己的著作《穷查理宝典》命名为对富兰克林《穷理查年鉴》的致敬。 为什么?因为芒格和巴菲特都深刻地理解,投资的成功,与其说是智商的胜利,不如说是品性的胜利。市场的波动、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是摧毁财富的头号杀手。而《富兰克林自传》恰恰是一本关于如何认知自我、克服人性弱点、建立优良品性的实践手册。它不教你如何计算市盈率,但它教你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驾驭市场情绪、做出理性决策的强大内心。 芒格有一句名言:“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正是富兰克林一生的写照。对于投资者来说,想要获得长期的、丰厚的回报,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为一名配得上这份回报的投资者——理性、自律、有耐心,并且永远在学习。这本书,就是通往这条路的地图。
富兰克林为了实现道德上的完美,为自己制定了十三项美德,并制作了一个小本子,每周专注于修炼其中一项,年复一年地循环。这种系统化的自我提升方法,对投资者来说极具启发性。我们无需照搬全部,但其中几项“美德”简直就是为价值投资者量身定做的行为准则。
富兰克林对“节制”的定义是:“食不过饱,饮不至醉。”在投资世界里,我们可以将其翻译为:交易不至滥,情绪不至狂。 市场的本质就是一台巨大的噪音制造机。每天都有无数的“专家”预测涨跌,无数的“内幕消息”在流传,无数的“下一个暴富神话”在引诱你。缺乏节制的投资者,会像没头苍蝇一样追涨杀跌,频繁交易,最终把本金和心态都消耗在无尽的摩擦成本和情绪波动中。
富兰克林说:“不浪费时间,时刻做有益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为。”这正是对“勤勉”的最佳诠释,也是对所有梦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者的当头棒喝。 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之所以能创造投资神话,靠的不是水晶球,而是日复一日地走访公司、阅读堆积如山的年报。价值投资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心力的智力活动,它要求你像侦探一样搜集线索,像记者一样交叉验证,像企业家一样理解商业模式。
富兰克林对“诚笃”的解释是:“不用欺骗性的话语,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在投资中,最大的欺骗往往来自我们自己。行为金融学揭示了无数潜伏在我们大脑中的认知偏误,如证实性偏见(只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过度自信、处置效应(过早卖出盈利股票,死抱着亏损股票)等。 对自己诚实,意味着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无知,客观看待投资组合中的“坏苹果”。
富兰克林将“谦虚”列为最后一项美德,并认为这是最难修炼的。他提倡“效法苏格拉底”,即承认自己的无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谦虚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力量。 市场是检验认知最严格的考场。再伟大的投资者也会犯错。承认“我不知道未来宏观经济会怎样”、“我无法预测下个季度的盈利”,可以让你避免在无法把握的事情上下重注,从而专注于你能把握的——即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
理解富兰克林的智慧是一回事,将其运用到投资中是另一回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将这位先贤的哲学转化为你的投资优势。
富兰克林用小本子追踪自己的美德修炼进度,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行为核查。芒格极力推崇投资清单(Investment Checklist)的使用,其精神内核与富兰克林的方法如出一辙。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投资清单。这份清单不应只包含财务指标,更应包含行为准则。例如:
在每次重大决策前,像飞行员起飞前检查仪表一样,逐项核对你的清单,可以极大地减少因情绪和偏见导致的低级错误。
富兰克林的好奇心永不满足,从印刷术到电学,从政治到哲学,他涉猎广泛。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正是芒格所说的“建立思维格栅模型”(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的精髓。 投资远不止是看懂财务报表。心理学、历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重要思想,都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复杂的商业世界。知识的积累和复利效应一样,初期进展缓慢,但一旦突破临界点,其威力将呈指数级增长。
富兰克林一生都在挑战传统,进行各种创新。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逆向投资的灵魂。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众人恐慌抛售、对某家公司或某个行业避之不及时。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的这句名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因为它要求你顶住巨大的社会压力,与人群的普遍看法背道而驰。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基于深度研究的坚定信念。 当你周围的人都在为一只热门股票狂欢时,你是否敢于冷静分析其高估的风险?当一只优质股票因为暂时的坏消息而暴跌,市场一片哀嚎时,你是否敢于挺身而出,贪婪地买入?你的答案,决定了你最终能获得平庸的回报,还是卓越的回报。
《富兰克林自传》最终告诉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理性、更自律、更有耐心、更诚实、更谦虚、求知欲更强的人。 你投入在锤炼品性、增长智慧上的时间和精力,或许不会立刻反映在你的账户净值上,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所有投资中回报率最高的一种。因为你投资的,是那个能够做出所有未来决策的“核心资产”——你自己。当你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财富时,财富的到来,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