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公业务

对公业务 (Corporate Banking),又称“公司银行业务”,是银行众多业务中的“B2B”模式(Business-to-Business)。如果说银行的个人业务(或零售业务)像是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便利店,那么对公业务就是一家专为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大块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超级批发市场。它不处理我们个人的存取款、信用卡等业务,而是聚焦于机构客户的复杂金融需求,从最基础的存款贷款,到量身定制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是支撑实体经济运转的重要血脉,也是我们分析一家银行基本盘时不可或忽视的关键部分。

“对公业务”的菜单上有什么?

想象你是一家大公司的CEO,银行的对公业务部门客户经理会为你呈上一份琳琅满目的“金融服务菜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存贷汇:银行的“老三样”

这是对公业务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银行利润的传统来源。

“高大上”的增值服务

除了传统的存贷汇,银行还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更复杂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增强客户粘性并创造更多收入。

为什么价值投资者要关心“对公业务”?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理解银行的对公业务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长期稳定性。

经济的晴雨表

对公业务的景气度直接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健康状况。当经济上行时,企业扩张意愿强烈,贷款需求旺盛,银行对公业务收入水涨船高。反之,当经济下行时,企业经营困难,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因此,分析对公贷款的行业分布和坏账情况,是判断宏观经济走向和银行潜在风险的绝佳窗口。

银行的“压舱石”

对公业务客户通常单笔交易金额大、合作关系稳定,构成了银行收入的“压舱石”。一家银行如果拥有众多行业龙头、央企国企等优质对公客户,其业务基础就相对稳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强。相反,如果其对公客户多为产能过剩或高风险行业的挣扎企业,那么这块“压舱石”就可能变成“定时炸弹”。

利润的发动机与风险源

一笔成功的对公大额贷款所创造的利息收入,可能相当于成百上千笔个人贷款的总和。同时,其综合金融服务也能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风险集中。一笔大额对公贷款如果出现问题,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因此,评估银行管理层在对公业务上的风险控制能力——即在追求高收益和控制高风险之间的平衡艺术——是投资银行股的核心功课。分析其净息差 (NIM) 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尤为重要。

投资启示录

对于希望投资银行股的普通人来说,对公业务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