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寻租

寻租 (Rent-seeking),指的是个人或企业不通过生产性活动创造财富,而是通过寻求和利用政府干预(如特许经营权、关税壁垒、行业准入许可等)来获取“经济租金”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财富的转移,而非创造。它就像是在分一块现有的蛋糕,而不是努力把蛋糕做大。这会导致社会资源的错配和浪费,损害经济效率和公平竞争。对投资者而言,识别并规避依赖寻租行为来维持利润的企业至关重要。

寻租的“租”是什么?

这里的“租”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付给房东的房租,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租金。 简单来说,经济租金是指超过维持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劳动力)继续用于当前用途所必需的最低报酬的那部分超额收益。听起来很绕?我们换个说法:它就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超额利润,其来源并非企业自身的高效率或创新,而是源于某种人为的稀缺性或特权。 举个经典的例子:在一些对出租车数量进行严格管制的城市,一张出租车运营牌照的价格可能被炒到天价。牌照持有者因此获得的、远超正常市场竞争下的运营收入,就是经济租金。而那些花费金钱和精力去游说政府、维持牌照数量管制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寻租。他们没有去改善服务或者提高效率,而是把力气花在了维护自己的特权上。

寻租的常见“姿势”

在商业世界里,寻租行为常常披着合法的外衣,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常见的“姿势”包括:

作为价值投资者,为什么要警惕寻租?

对于一名价值投资者来说,寻租就像是投资路上的“海妖塞壬”,其歌声(高利润、高增长)虽然诱人,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礁石。

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护城河”

依赖寻租获得高利润的公司,其“护城河”往往是建立在政策优待或行政垄断之上的。这种护城河看似坚不可摧,实际上却极其脆弱。政策风向瞬息万变,一旦政府决定放开管制、削减补贴或引入竞争,这座“护城河”便会瞬间消失。真正的护城河,应该源自于企业内在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强大的品牌、独特的专利技术、卓越的成本控制或强大的网络效应

糟糕的资本配置

寻租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当一家公司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游说、公关和维持政治关系,而不是用于研发创新、改善产品、提升客户服务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糟糕的资本配置。这样的公司,其管理层的心思并没有花在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上,而是在玩一场零和游戏。

如何识别寻租的“蛛丝马迹”

投资启示录

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需要像侦探一样,仔细甄别一家公司的利润来源。要分清它的城堡是建在坚固的基岩(真正的竞争优势)之上,还是建在松软的沙滩(寻租带来的特权)之上。后者虽然短期内可能看起来富丽堂皇,但一场政策的风暴就足以令其灰飞烟灭。 真正的长期价值,是由那些致力于把蛋糕做大,为客户、员工和社会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所成就的。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妨在心中多问一句: “它的高利润,究竟是‘赚’来的,还是‘租’来的?” 这个问题,或许能帮你避开许多看似诱人的价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