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人主义”是一种投资决策的思维倾向,指投资者将决策依据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人物(如明星创始人、传奇CEO或金牌基金经理)的个人魅力、过往声誉或“点石成金”的能力,而非企业或资产本身的内在价值。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信人不信事”,将对商业模式和财务状况的严谨分析,替换为对某个“投资偶像”的盲目追随。它虽然看似省心,却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大敌,常常将投资者引向感性的狂热和理性的深渊。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属人主义”的投资陷阱?这背后有深刻的心理动因,可以从行为金融学中找到答案。
依赖“属人主义”进行投资,如同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一艘船的“明星船长”,却对船体本身是否有漏洞、是否坚固一无所知。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欣赏和尊重优秀的管理者,但绝不搞个人崇拜。他们深知,投资的基石应该是企业本身。 第一,评估管理层,但保持客观。 优秀、诚信的管理层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一环,但应将其视为企业的“管家”而非“神明”。我们需要评估的是:
第二,焦点始终是生意本身。 投资决策的核心,永远应该是回答以下问题:
第三,进行“创始人离开”压力测试。 在决定投资前,不妨问自己一个终极问题: “如果这位明星创始人/CEO明天就宣布退休,我是否还愿意以当前的价格买入并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如果你的答案是犹豫或否定的,那么你的投资逻辑很可能就建立在“属人主义”的流沙之上。一个健康的投资决策,其根基必须是企业自身的强大和坚韧,而非任何个人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