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属地主义

属地主义 (Home Bias),是行为金融学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指的是投资者在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会不自觉地、过度地偏爱本国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而忽视了国际市场上的大量投资机会,导致其资产配置中,本国资产的权重远超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实际占比。这就像一个美食家,明明身处汇集全球美食的国际大都市,却固执地只吃家乡菜,虽然亲切熟悉,却也因此错过了品尝全世界风味的机会。这种偏好往往并非出于理性的分析,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和认知上的局限,是价值投资者需要警惕并努力克服的思维陷阱。

为什么会有“属地主义”?

人们钟情于“家乡的月亮”,在投资上也是如此。属地主义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原因:

“属地主义”的投资陷阱

对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属地主义是一个温柔但危险的陷阱,它主要会带来两大问题:

风险过于集中

这是属地主义最大的危害。它严重违背了投资的第一铁律——分散化投资。如果你把绝大部分资产都投在单一国家的市场,无异于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一旦该国经济遭遇周期性衰退、股市长期低迷或发生“黑天鹅”事件,你的整个投资组合都将面临巨大冲击。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则能有效对冲这种国别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从而平滑整体收益。

错失全球增长机遇

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永远一枝独秀。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在不同时期、不同板块间轮动。固守本土市场,意味着你可能会完美错过其他国家或地区涌现出的伟大企业和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例如,在过去几十年里,如果一个日本投资者只投资于本国市场,他将会错过美国科技股的辉煌牛市。

价值投资者的全球视野

真正的价值投资,核心是寻找并买入被市场低估的优质资产,而资产的“国籍”不应该是首要的筛选标准。传奇投资人沃伦·巴菲特也曾多次强调,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但他也用实际行动(如投资中国的比亚迪、日本的五大商社)告诉我们,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其“能力圈”不应被国界线所束缚。

  1. 区分“舒适区”与“能力圈”: 属地主义往往是把“舒适区”(Familiarity)误当作了“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价值投资者应该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能力圈扩展到全球范围,去发掘那些“世界级”的便宜好货。
  2. 拥抱全球化工具: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研究和投资海外个股或许门槛较高。但如今有大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实现全球化投资。
    • 全球指数基金/ETF: 这是成本最低、最便捷的全球化投资入门方式。一键买入,即可分散投资到全球数百甚至数千家公司。
    • 优秀的全球主题基金: 可以选择由专业基金经理管理的,专注于全球市场的主动型基金,借用专业团队的研究力量。
  3. 保持开放心态: 克服属地主义,关键在于思想上的转变。要认识到投资机会是无国界的,理性与纪律才是你投资路上最可靠的“护照”。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的配置方案,是真的基于全球视野下的理性判断,还是仅仅因为“我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