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行流通股(Shares Outstanding),通常也简称流通股本,指的是一家公司当前在市场上由所有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公司高管和普通公众)持有的股票总数。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大披萨被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就是一股。这个数字是计算每股收益(EPS)、市净率(P/B)等关键估值指标的分母,因此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每股股票的“含金量”,是价值投资者分析公司时必须密切关注的核心数据之一。
刚接触这两个概念的投资者常常会把它们搞混。其实,区分它们很简单:
为了让您更明白,我们打个比方。一家饮料厂的营业执照(总股本)允许它最多生产1亿瓶可乐,但它今年只实际生产并销售了6000万瓶(已发行股)。后来,工厂又从市场上买回了100万瓶自己生产的可乐,放在仓库里(这部分叫库存股 (Treasury Stock))。那么,真正还在消费者和商店手中的可乐,就是5900万瓶。这5900万,就是“已发行流通股”。 公式:已发行流通股 = 已发行股数 - 库存股
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只把已发行流通股当成一个干巴巴的数字,而是会把它看作是洞察公司价值和管理层行为的一把钥匙。
在价值投资的工具箱里,很多核心的估值指标都离不开已发行流通股这个“分母”。最典型的就是每股收益(EPS)。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在公司赚的钱(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分蛋糕的人(流通股数量)越少,每个人分到的蛋糕(每股收益)就越大。
已发行流通股数量的变化,背后往往是公司的重大资本运作,直接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判断和对股东的态度。
当公司用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回自己的股票时,已发行流通股数量就会减少。
当公司向市场发行新的股票来募集资金时,已发行流通股数量就会增加,这会导致股权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