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已完工合同法

已完工合同法 (Completed-Contract Method) 是一种在会计上确认长期合同收入和成本的方法。顾名思义,只有当整个合同项目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完成时,企业才能一次性地将合同的总收入和总成本计入当期利润表,并确认利润或亏损。在合同完工之前,所有发生的合同成本会作为资产(通常记为“在建工程”或“存货”)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而从客户那里收到的进度款则作为负债(通常记为“预收账款”或“合同负债”)。这种方法就像是憋一个大招,过程中悄无声息,直到最后一刻才爆发出惊人的威力(或损失)。它通常适用于那些合同结果难以可靠估计、工期较短或风险极高的长期建造合同。

会计魔术还是保守主义?

已完工合同法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巨大且独特的,它既体现了会计的保守性,也可能为管理层提供了“调控”利润的工具。

“不开张则已,一开张吃三年”

采用已完工合同法的公司,其利润表现往往极具戏剧性。想象一家造船公司,它花费三年时间建造一艘巨型油轮。在头两年里,尽管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收到了客户的进度款,但在利润表上,它的收入和利润可能都是零。直到第三年交付油轮的那一刻,之前三年所有的收入和成本才会瞬间“解锁”,涌入利润表,形成一笔巨额的利润。 这种“要么不开张,一开张吃三年”的模式,会导致公司年度之间的业绩看起来非常不稳定,前两年可能微利甚至亏损,第三年却利润暴增。对于不了解其背后会计方法的投资者来说,很容易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误判。

藏在水面下的冰山

在利润风平浪静的表面下,资产负债表却早已暗流涌动。价值投资者必须像侦探一样,仔细审视水面下的冰山主体——资产负债表。

一个健康的项目,应该是这两个科目在项目期间稳步增长。如果成本(资产)增长远快于收款(负债),可能预示着项目遇到了麻烦或资金压力。因此,在利润为零的年份里,资产负债表才是揭示公司真实进展的关键。

价值投资者的透视镜

理解已完工合同法,是价值投资者识破财报迷雾、发现潜在机会的利器。

警惕利润的“大洗澡”

由于利润确认的时点是“完工”,这给了管理层一定的操作空间。例如,管理层可能有意将一个盈利丰厚的项目推迟到下一个业绩不佳的年度才确认完工,以此来“粉饰”报表;反之,也可能将一个亏损的项目在一个本已亏损的年份提前确认,进行一次利润“大洗澡”(Big Bath),把坏账和损失一次性出清,为未来年份的轻装上阵打下基础。

关注现金流,而非利润

这是价值投资的黄金法则,在分析采用已完工合同法的公司时尤其重要。虽然账面利润可能为零,但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会忠实记录每一笔与客户和供应商的现金往来。一家公司可能连续几年账面亏损,但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却持续为正,这说明公司的业务运转和回款能力都很健康。这种情况,恰恰可能是市场因“误读”利润表而给予的“价值洼地”。正如巴菲特所言:“利润是观点,现金是事实。”

对比是金:与“完工百分比法”的较量

与已完工合同法相对的是完工百分比法 (Percentage-of-Completion Method)。后者是根据项目的完成进度(如已发生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分期确认收入和利润。

在当今的会计准则下,完工百分比法是主流,只有在合同结果无法可靠估计等少数情况下才允许使用已完工合同法。

投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