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心(Market Confidence),常被称为市场情绪(Market Sentiment),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学指标,而更像是整个金融市场所有参与者集体“心情”的体现。它描述了投资者对市场未来走向的整体预期是乐观还是悲观。当信心高涨时,人们倾向于买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当信心低落时,恐慌性抛售可能随之而来。这种群体性的心理状态,往往像一阵风,深刻影响着市场的短期波动性,但它本身并非由逻辑和基本面驱动,因此常常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之间摇摆。
虽然市场信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感知它的“温度”。这些指标就像市场的体温计,帮助我们判断当前市场是“发烧”还是“过冷”。
市场信心本身是中性的,但它的极端状态,却能为价值投资者创造出机会,或者带来风险。
当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人人自危,这往往是价值投资者眼中“遍地是黄金”的时刻。因为极度的恐慌会让优质公司的股价被错杀,甚至远低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正如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此时,低迷的市场信心为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安全边际,让你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
反之,当市场信心爆棚,投资者情绪极度乐观,甚至陷入非理性狂热时,就可能催生危险的资产泡沫。此时,股价被“梦想”和“故事”推着走,早已脱离了其业务基本面。投资者们坚信“这次不一样”,忘记了风险。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这正是“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的时刻,需要加倍警惕,避免成为高位接盘的“韭菜”。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不被市场先生(Mr. Market)的情绪所左右。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信心,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