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简称PE),也常被称为股价收益比率或本益比。它是衡量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简单来说,PE比率告诉我们,为了获得公司1元的年利润,投资者愿意支付多少钱。打个比方,如果一家公司的PE是20倍,就好像你花20元买了一只能下蛋的母鸡,而这只鸡每年能为你生下价值1元的蛋。在不考虑鸡的成长和鸡蛋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你需要20年才能“回本”。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是价值投资者们探索公司价值时,口袋里最常用的“放大镜”之一。
理解PE的第一步,是搞清楚它的计算公式。它有两个常见的计算口径:
这两个公式本质上是相通的。其中,“E”(Earnings,即收益)的取值不同,会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市盈率,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公司的估值。
在投资软件中,我们常常看到三个名字很像的PE指标,它们是估值世界里的“三兄弟”,各有侧重。
LYR = Last Year's Report 它采用的是公司上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利润来计算。
TTM = Trailing Twelve Months 这是目前最常用、最主流的PE指标。它采用的是过去四个季度(即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总和来计算。
它采用的是市场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一年净利润的预测值来计算。
PE的高低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对一家公司的不同期待和判断。
一个较低的PE倍数(比如低于10倍)通常意味着:
一个较高的PE倍数(比如高于40倍)通常意味着:
PE是一个极好的工具,但前提是你得会用。单独看一个绝对数字意义不大,聪明的投资者会把它放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进行比较。
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万能的,PE也不例外。了解它的局限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