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简称APC) 这是一个衡量人们“花钱”意愿的宏观经济指标。简单来说,它计算的是在某个特定时期(比如一年或一个季度),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总消费支出占总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非常直观:APC = 总消费 / 总可支配收入。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家庭年收入10万元,花了8万元,那么他家的平均消费倾向就是80%(8/10)。剩下的20%就是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即储蓄占收入的比重。因此,这两个指标是天生的搭档,它们加起来永远等于1(或100%)。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APC不仅是经济学家的案头数据,更是洞察经济冷暖、判断行业前景和发掘投资机会的实用工具。
APC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社会的消费心态和经济活力。看懂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APC是衡量经济景气度的重要参考。
不同行业的命运与APC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宏观经济学中,APC有一个兄弟叫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它们虽然只差一个字,但含义完全不同,可千万别搞混了。
MPC更能反映短期内消费意愿的变化,而APC则描绘了特定收入水平下的整体消费结构。
作为一名聪明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可以从APC的变化中读出以下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