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 (Morris Chang),被誉为“台湾半导体教父”,是全球最大、技术最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TSMC)的创始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像沃伦·巴菲特那样的金融投资家,而是一位产业界的传奇缔造者。然而,对于每一位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商业史诗。他以非凡的远见,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并用一生时间为这家公司构建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读懂张忠谋,你将深刻理解什么是伟大的企业,以及“长期主义”的真正力量。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总在寻找那些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公司。而张忠谋,就是那个亲手为半导体行业重新“发牌”的人。 在台积电诞生之前,全球半导体行业通行的是IDM (整合元件制造模式)。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公司包办所有事,从芯片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封装测试,最后贴上自己的品牌出售。当时的巨头,如英特尔 (Intel),就是这种模式的典范。这就像一家餐厅,不仅要研发新菜式(设计),还要自己种菜、养猪(制造),最后再烹饪上桌(销售)。 这种模式有两个天生的“痛点”:
张忠谋在产业浸淫多年后,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结构性问题。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有一家公司,不设计自己的芯片,只专注于为别人生产芯片呢? 这就像餐厅老板们突然发现,城里开了一家顶级的“中央厨房”。这家厨房不卖自己的菜,但它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厨具、最高效的流程和最严格的品控。所有餐厅,无论大小,都可以把自己的独家菜谱(芯片设计图)交给它,它能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品质,完美地烹饪出来。这样,餐厅老板们就可以解放出来,专心致志地研发更多美味的菜式,而不用再去烦恼种菜养猪的琐事了。 1987年,56岁的张忠谋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创办了台积电,全球第一家“纯晶圆代工”(Dedicated Foundry)公司就此诞生。这一模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芯片行业的创业门槛,催生了后来一大批专注于芯片设计的“无晶圆厂”(Fabless)公司,比如我们熟知的英伟达 (NVIDIA) 和 AMD (超威半导体)。可以说,没有张忠谋的台积电,就没有今天百花齐放的全球科技生态。
如果说创立“芯片代工模式”是天才的构想,那么将这个构想打造成一个几乎无法被击败的商业帝国,则展现了张忠谋作为战略家和经营者的非凡功力。他为台积电构建了三道相互交织、不断加深的“护城河”。
在半导体行业,摩尔定律 (Moore's Law) 是悬在所有玩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要求芯片性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倍。这意味着技术上的片刻懈怠,就可能被对手永远甩开。张忠谋深谙此道,从第一天起就将技术领先确立为台积电的生命线。 他将公司每年营收的很大一部分投入研发,其资本支出 (CAPEX) 的规模更是天文数字。当竞争对手还在犹豫是否要投资下一代技术时,台积电的千军万马早已开赴新的战场。从28纳米,到7纳米,再到5纳米、3纳米……台积电几乎在每一个关键的技术节点都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先。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台积电拥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当苹果公司 (Apple Inc.) 需要为其最新款iPhone配备全球最顶尖的芯片时,它会发现,能大规模、高质量满足其需求的,几乎只有台积电。这种“非你不可”的地位,就是技术护城河最直接的体现。
建造一座先进制程的晶圆厂需要多少钱?答案是:超过20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这种级别的投资,已经不是普通公司甚至是一些国家能够承受的了。 张忠谋的策略近乎“阳谋”:用持续、巨额的投资,不断拉大与追赶者的距离,从而形成一道用金钱和规模砌成的高墙。 台积电凭借其领先地位赚取高额利润,再将利润投入到更先进的生产线中,形成一个“赚钱 → 投资 → 更领先 → 更赚钱”的良性循环。 投资启示录: 在某些行业,规模本身就是一种难以逾越的优势。当一家公司在其领域内的资本支出远超所有对手的总和时,它往往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壁垒。这种“赢家通吃”的格局,是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
这是张忠谋最高明的一招,也是台积电商业模式的基石。 台积电从成立之初就立下规矩:我们只做代工,永远不和客户抢生意,永远不推出自己品牌的芯片。 这个承诺,像定海神针一样,赢得了所有客户的信任。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你会把最核心、最机密的设计图纸,交给一个既帮你生产、又可能随时抄袭你创意的“亦敌亦友”的伙伴吗?当然不会。三星也做晶圆代工,但它同时也有自己的手机和芯片品牌,这使得许多客户在选择时总会心存芥蒂。 而台积电的“纯粹”,让它成为了所有设计公司的“武装中立国”。客户们可以放心地将身家性命托付给它,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生态系统。客户的成功,就是台积电的成功。这种深度绑定和信任,是一种无形的,但却极其坚固的护城河。
研究张忠谋,我们不仅是在看一家公司的成长史,更是在学习一种卓越的思维方式。这些智慧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甄别好公司、坚持做正确的事,有着巨大的启发。
张忠谋的决策眼光,从来都是以十年、二十年为单位。半导体行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时而景气高涨,时而衰退萧条。在行业不景气、订单减少时,许多公司会选择削减开支、裁员“过冬”。但张忠谋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在低谷期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 因为他看得更远:经济周期终会过去,但技术的脚步永不停歇。 今天的投资,是为了在下一轮景气周期到来时,能以更强的姿态迎接爆发式的增长。这种反周期的战略魄力,需要对未来有极强的信念。 给投资者的箴言: 伟大的公司关注的是未来十年的价值,而非下一季度的财报。当我们投资时,也应该学习这种“长视眼光”,不要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格雷厄姆称之为市场先生的情绪)而轻易卖出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问问自己:这家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那么短期的股价下跌,或许只是一个更好的买入机会。
台积电的成功,是专注的胜利。张忠谋几十年如一日,只做“晶圆代工”这一件事。面对外界五花八门的诱惑,比如进入利润同样丰厚的芯片设计领域,他始终不为所动。他清楚地知道,台积电的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在于制造,将制造做到全球第一,就是最大的成功。 给投资者的箴言: 这与查理·芒格的教诲不谋而合。投资时,我们也要评估一家公司是否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警惕那些“多元化”成瘾的公司,它们今天做地产,明天搞金融,后天又去追元宇宙的风口。这种“多而不精”的战略,往往是“价值毁灭”的开始。寻找那些在一个领域内深耕细作、不断加深护城河的“专一型”选手。
定价权 (Pricing Power) 是衡量一家公司好坏的“试金石”。一家能持续涨价而客户依然离不开它的公司,必然拥有某种独特的优势。 由于在先进制程上的绝对领先,台积电拥有强大的定价权。即使面对苹果这样的巨无霸客户,它也能在成本上涨时,有底气地向上调整价格。因为市场很清楚,离开了台积电,就没有第二家能提供同等级别的产品。 给投资者的箴言: 在你的投资组合里,有多少公司是拥有定价权的?是像茅台那样能不断提价的消费品,还是像台积电这样无可替代的技术龙头?或者,它只是一家在“红海”中靠价格战苦苦挣扎的普通公司?拥有定价权的公司,才能更好地抵御通货膨胀,并将价值持续回馈给股东。
总而言之,张忠谋虽然不是股市中的操盘手,但他却是价值的终极创造者。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是去发现并拥抱那些能够凭借远见、专注和纪律,为世界创造独一无二价值的伟大企业,然后,做时间的朋友。